浦东的新区的政治经济变革资料,满意的给高分追加,最高300

我想要有关浦东新区有规划以来的变化资料,最分不同时段叙述,越详细越好,满意的给高分追加,最高300

  浦东,地处浦江之东,作为地理范畴包括浦东新区、原南汇区、闵行区浦东部分、奉贤区东部等地,近代以来“浦东”又称作“江东”(高桥地区)、“浦左”,广义上还包括浦江中上游段以南地(涉及松金奉三区)。长兴—横沙岛以前也属于川沙县,设横沙乡,包括长兴岛东部(鼎丰沙)。浦东在未成陆前,海面一度属于崇明县。

  浦东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而她也是我国的革命老区,是著名的游击区,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就有著名的“泥城暴动”,“泥城暴动”的红旗现在收藏于江苏省博物馆中;抗战时期浦东的革命武装还南渡杭州湾,创建了著名的浙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有浦东人民解放总队参于了全国的解放战争。这里涌现了诸多革命志士,我党早期“中共中央总负责”张闻天同志就是上海南汇人。

  1992年10月11日 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撤销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的浦东部分。(注:1993年1月浦东新区成立。)
  1993年3月 杨浦区歇浦路街道、南市区浦东地区的周家渡、塘桥、南码头、上钢新村4个街道及杨思镇、原上海县的三林乡及黄浦区的浦东部分正式划归浦东新区。
  1997年 撤销了川沙镇和东城镇,建立了新的川沙镇。7月,设立浦兴街道办事处,由金桥新村和东陆新村组成。年末,全区共有13个街道、28个镇,共计407个居委会、325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 撤销花木镇、严桥镇,设立新的花木镇;撤销高桥镇、凌桥镇,设立新的高桥镇;撤销高东镇、杨园镇,设立新的高东镇;撤销顾路镇、龚路镇,设立曹路镇;撤销金桥镇、张桥镇,设立新的金桥镇等。
  2000年底 浦东新区辖11个街道、16个镇,总人口2402343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01年 撤销钦洋镇、花木镇,设立新的花木镇;撤销张江镇、孙桥镇、六里镇,设立新的张江镇。6月22日,经市政府批准浦东新区东沟镇更名为高行镇。
  2002年底 浦东新区辖11个街道、13个镇,531个居委会、283个村委会。
  2003年底 浦东新区辖11个街道、13个镇,540个居委会、272个村委会,人口176.69万人,面积569.57平方千米。
  2004年6月30日 浦东新区辖11个街道、13个镇,539个居委会、266个村委会。2004年9月30日,浦东新区辖11个街道、13个镇,561个居委会、266个村委会。
  2005年 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2005]106号文)批复同意,撤销浦东新区机场镇、川沙镇建制,设立川沙新镇。川沙新镇的行政区域范围为原机场镇、川沙镇的行政区域。
  2009年5月7日 撤销南汇区,将南汇区的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

  开发浦东国家战略的提出及发展
  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头版发表文章《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八分之一强,全国第一;出口总产值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其中本市产品占60%,创汇之多,居全国第一位;财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六分之一,上缴国家税利占中央财政支出三分之一,上缴之多,居全国第一位……;但上海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人均道路面积最少、缺房户比重最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报道在上海引起强烈反响,上上下下对改造上海、振兴上海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寻找上海新的发展方向,从80年代开始,上海从东进(浦东)、南下(以金山石化为核心的南部),北上(江湾、吴淞和宝山一带)等三个不同的方向,展开深入研究,
  80年代中期,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率先提出开发浦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赞同,上海的思路开始集中到了东进上面,开发浦东成为大家的共识,而且思路从最初考虑把浦东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第二产业的扩散地,转移到了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上来[1]。
  1990年3月28日至4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带队,对浦东进行专题调研,并迅速形成《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仅11天后的4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即在上海大众汽车投产仪式上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随后,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
  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100亿元,2008年的31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总产值超过4200亿元,占全市近1/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49%左右。2005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4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00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372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浦东新区累计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多家外资企业,合同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吸引9300多家国内企业入驻浦东,累计金额超过600亿元。目前,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市的1/4,外贸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市的1/2,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约占全市的1/3,浦东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随着临港新城开发的深入,原南汇地区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度、2009年度经济增长率在上海各区县中名列首位。

  [编辑本段]城市综合功能迅速提升
  开发开放10多年来,浦东新区城市综合功能迅速提升。以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深入推进功能开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聚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内的36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证券、期货、产权等要素市场的集聚辐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59家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境内60%以上,证券交易所成交额占境内的80%,上海产权交易所交易规模居国内第一。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港区联动”取得突破,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物流等功能不断拓展,海港与空港的口岸功能和枢纽功能逐步增强。经济总量、销售收入、税收总额占国内15家保税区的一半,集装箱吞吐量达1200万标箱,占全市2/3左右,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要口岸和物流枢纽。金桥出口加工区先进制造业能级和研发服务功能继续增强,中外总投资超过110亿美元, 其中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达90多个。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90亿元,销售收入1500亿元。“聚焦张江”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微电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创意产业等为核心“一江三桥”高科技产业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快速提升,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6%,集聚浦东的中外研发机构达到161家,8000多名归国留学人员在浦东创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微电子产业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投资总额占国内的1/2左右,8英寸晶圆生产线达到9条,产能约占国内的60%。处于上海市最东南端的临港新城类功能区,城市化进程飞速,原南汇区提出举全区之力“南下决战临港”战略,一痤现代化海港城市崛起于(长)江(东)海(杭州)湾畔,“两港南汇”、“海洋南汇”的伟大畅想初见端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