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请问指的是什么?谢谢

历史书上洋务运动的时候旁边的文献资料引用了这段话,请问李鸿章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指的是什么,谢谢。

1、世界的经济基础改变

几千年来基本一直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政府需要面对的经济问题一直都是农耕问题,最多再把握好盐铁就基本差不多。如今面对工业社会的冲击,整个经济基础面临完全颠覆。

2、国家政策几乎面临完全改变

传统的国家政策对内基于农业社会下的帝国制度,对外基于较为封闭的东亚文化圈的朝贡体系。如今,前者经济基础面临完全改变,后者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和现代民族国家思想冲击完全解体。原有的政治思想和相关政策与现行状况完全搭不上边,需要有颠覆性的改变。

3、知识结构和学术思想面临大规模的改变

传统的中国社会,知识结构以道德文章和经世济国学问为主,自然科学方面主要为实用技术为主。现代意义的理学、工学、经济学、生物学、医学完全没有。而现在突然间这些原来几乎没有的学问变成了世界最主要最主流的学问,原来的知识结构和学术思想都要有大规模的改变。

4、道德理念、信仰和价值观面临巨大改变

西方的强烈冲击,使得自身原有的颇为自信的价值观被原来被看不起的西方价值观大大颠覆了。

扩展资料:

李鸿章的后世评价

1、赞赏

(1)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2)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

(3)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2、诟病

(1)虽然那些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

(2)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

(3)洋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落,也让他的功劳并不显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2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 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光绪元年因台湾事变筹画海防折;“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 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 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李鸿章同治十一年五月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转引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中有:是李鸿章讲的,主要是讲现在的外国崛起,我国要强化国防力量以制衡。

全文如下:;“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 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 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 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 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 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光绪元年因台湾事变筹画海防折;“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 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 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李鸿章同治十一年五月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转引自梁启超:《李鸿章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1-12
李鸿章对世界的认识提出了一个主张,“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这个观点是在同治年间就提出来了,这个看法蒋廷黻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十九世纪中国人看世界眼界最高,看得最远的一句话。

李鸿章讲“三千年未有”,“三千年”指西周开国到李鸿章这个时代有三千年。从西周开国一直到晚清经过了多少朝代的更替,经过了多少异民族的入侵,中国折腾来折腾去都不能和今天这个大变局相比拟,他朦胧的感觉到了这个大的变局。我们今天可以看得很清楚了,这个大变局实际上就是近代化。近代化是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以后,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工业化的浪潮,近代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对中国这个古老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开始实行农奴制改革、1861年实行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而且在这个时候,美国打完了南北战争;德国普鲁士1866年打败了奥地利、1871年打败了法国普法战争,所以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时候向近代发展迈步的。李鸿章能够看到世界的发展,看到整个世界局势的重大的变化,这在那个年代在他同时代的所有人当中,可以说没有人能够超过李鸿章,他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看得最清楚。

李鸿章把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后中国社会的变化称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或“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此语一出即不胫而走,至今仍屡屡被人引用。早在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就能够作出如此深刻的判断,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中国旨在应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挑战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大变局至今仍在进行之中
第3个回答  2010-01-12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 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光绪元年因台湾事变筹画海防折;“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 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 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李鸿章同治十一年五月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转引自梁启超:《李鸿章传》就是几千年没有出现过的重大的变革
首先是通商口岸扩大使得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开始大量的繁荣光绪末年时候上海已经和西方的差不多了其二就是生活方面的 比如衣服 布料等等 至于深层次方面的就是经济社会结构 思想观念等总之 变化是多方面的 是又一次深层的变革
第4个回答  2021-05-13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_____。

    A、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B、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C、封建国家--现代国家

    D、闭关锁国--改革开放

答案:ABC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