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1. 作者心目中的故乡具体指什么?作者说“我的故乡好得多了”,好是又为什么说“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呢?
(1) 指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少年闰土的形象
(2) 因为故乡的美丽,佳处实际上是留在“我”潜意识中充满活力和生气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上,但由于他难以直接由眼前萧索的故乡的景致引发出来,所以……
“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1. 选文第一段从哪向几方面把现实中闰土的外貌和记忆中的闰土作了对照?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 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
(2) 作用:突出闰土的巨大变化,说明他饱经忧患,生活极度贫困,揭示了旧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入侵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日趋破产。
2.“我就知道…厚障壁了”中“厚障壁”比喻的是什么?
比喻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 。
“我也说不出话”表达了我此时此刻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出乎意料的震惊和悲哀
为什么“我也说不出话?”我的心理是怎样想的?
这句话的含义?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可受,与迅哥无活不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闰土的等级观念日趋严重,这种森严的等级观念使他们纯真的友情之间就像加了一道可悲的厚障避一样
3.“遥头”表明什么?
表明闰土的痛苦,无奈,不满
4.“…石像一般”是________描写,作用是什么?
(1) 答: 神态
(2) 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闰土精神的麻木。
5.“吸烟”看出闰土什么?
答: 看出他麻木
6.闰土说话全是“……”,有什么作用?
答:表明他说话断断续续,与小时候的“连珠一般”形成对比,说明他反应迟钝。
7.“叹息他的景况”看出什么?
答:看出我和母亲对闰土同情
8.为什么“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答: (1)闰土的变他太大了(2)闰土的一声“老爷”刺痛了我的心
9.中年闰土的性格特征?
答: 善良,忠厚,勤劳,朴实,但精神麻木,不觉悟。
10.“他的态度终于…叫道”一句中运用“分明”一词的好处?
答: 运用“分明”一词既可体现闰土对我的态度,又可说明“老爷”一这句称呼在我心中的清晰程度,众而体现出这句“老爷”对我心灵的打击和我心灵的悲哀。
B
1.文段“这来的便是闰土......像是松树皮了”中运用“紫色”“灰色”“红活圆实”“又粗又笨”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采用了对比手法,“紫色”“灰色”“红活圆实”“又粗又笨”将脸色、手的变法对比,表现了中年闰土终日劳作的艰辛和他穷苦窘迫的生活现状。
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指什么?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①“厚障壁”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这里指“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
3.面对中年闰土,“我”对少年闰土念念不忘,对往事依然怀有深深的眷念之情,文中哪几处流露出了“我”的这种思想感情?
答:从“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用处:角鸡,跳鱼儿,贝壳,猹,……”“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可以看出。
4.作者写闰土的巨大变化,从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答:表现了在苦涩严峻的现实生活面前,作者梦幻破灭的苦闷心情,更抒发了对人与人之间不再隔膜的“新的生活”的企盼。

C
一、《故乡》的作者是_鲁迅_,选自《鲁迅全集》。文章以_“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_为线索展开。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阴晦huì 萧(suǒ)(索) (愕)(è )然 (鄙)(bǐ)夷 (嗤)(chī)笑 (瑟缩)(sè)索 折本(shé) (wǎng)(惘)然 恣睢(zīsuī) 隔(膜)(展)转zhǎn 潮(汛) 应chóu(酬)
三、选择题
  1.这篇小说的情节是( C )
  A.“我”和闰土二十年来前后关系变化的对比。B.“我”的故乡二十年来前后情景变化的对比。C.“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我”离故乡。D.“我”的悲凉——“我”的愤恨——“我”的希望。
  2.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D )
  A.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B.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C.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像是松树皮了。D.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3.景物描写中感觉角度不同类的一项是( C )
  A.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B.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C.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D.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4.不能表现农村萧条败落的一项是( C )
  A.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B.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C.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精细的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D.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
  5、“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B )
  A、“希望”是自己手制的偶像,它的有无都是无所谓的。B、“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C、因为“希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无所谓无。D、闰土和“我”的友谊已不存在,“我”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了。
  7、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C )(为借代的修辞手法
  A、那手也不是我们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B、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C、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D、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四、读1--5节,回答问题。
1、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代“我”回故乡的时节、地点、原因,并着重写“我”渐进故乡时萧索景象和“我”由此而产生的悲凉心情 。
2、第2段是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
3、“横”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动的写出当时的故乡农村已失去活力没有了生机 。
五、读12——30节,回答问题。
1、记忆中的故乡有何特点?
美丽的,带有神异色彩,是一个静谧、辽阔、鲜活、五彩缤纷的世界 。
2、对少年闰土的塑造采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写出了他怎样的特点?
主要的描写方法有:外貌、语言。写出了少年闰土是一个健康、活泼、纯真、热情、聪明、能干的少年 。
3、少年闰土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和我的关系又是如何的?
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和“我”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
4、这部分内容采用了插叙 的记叙顺序。作用是: 塑造了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的少年形象,和中年闰土的贫困、愚昧、迟钝、麻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的破产使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同时封建思想、等级观念又在精神上束缚着他们这一社会现状。
六、读55——74节,回答下列问题。
1、这部分主要采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写出了中年闰土怎样的特点?
外貌、语言、神态;此时的闰土虽然依旧是纯朴、善良、勤劳的,但生活的重担使他变得衰老、愚昧、迟钝、麻木,只得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佑上。同时他和“我”的关系也变得隔膜起来 。
2、文中哪句话揭示了闰土生活痛苦的原因?请结合课文内容对这句话具体分析。
第74节“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头人;分析: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艰辛、痛苦。农民要受到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等多重压迫,同时还受到封建思想、等级观念的精神束缚。
3、第61节中的“厚障鄙”的意思是什么?
指因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的影响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上的隔膜。(课文84节中的“高墙”也是这个含义)(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4、这部分中的省略号的作用和12——30节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
这部分的省略号的作用基本上都是指“说话断断续续”,因为中年的闰土受到等级观念的影响,和“我”关系变得隔膜起来,加上生活的艰辛却又不知道苦的原因,和“我”说话当然是断断续续的;而12——30的省略号的作用则是“表示所说的话的内容省略”,少年闰土见多识广而又聪明活泼,和“我”关系亲密,说话当然滔滔不绝 。
5、文中哪些细节写出了闰土的迟钝、麻木?请摘出一处。
例如第77节(摘录略),写他默默地吸烟,把他比作石像。
七、读40——52节,回答问题。
1、这部分抓住了杨二嫂的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进行描写,写出了她 尖酸、刻薄、自私、势利、庸俗,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等 特点。
2、文章已经成功塑造了闰土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塑造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呢?
随着农村经济的破产,小私有者(像杨二嫂)也走向破产,反映当时农村经济衰败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八、读78——88节,回答问题。
1、83节写到杨二嫂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你认为到底是杨二扫埋的还是闰土埋的?为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应该是杨而嫂埋的,因为文章节写到我们允许闰土可以随意挑选他自己需要的东西,因此他没有必要这么做。根据杨二嫂的性格特点,她对次一定很嫉恨,同时又能以此为借口可以多拿点东西,84节就写到她拿走了一个“狗气杀”。
2、选择填空。
我的生活是 辛苦展转 ;闰土的生活是 辛苦麻木 ;杨二嫂的生活是辛苦恣睢 .
A.辛苦恣睢 B.辛苦麻木 C.辛苦展转
3、第84节中的“高墙”是指指因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的影响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上的隔膜。
4、第86节的“路”的含义是 (1) 离开故乡到异地谋生的路;(2) 希望的路,国家、民族的出路,也就是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路 。
5、为什么说“他(闰土)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
闰土的愿望仅仅是改变家人的生活,而且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佑上;“我”的愿望是改变国民的生活,改变国家的命运,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在当时那个黑暗的时代,“我”的愿望的实现是相对遥远的 。
6、第88节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尾的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是理想生活的象征;结尾话的含义是: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不断斗争,希望便“无所谓无”。意思就是,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人们只有满怀希望奋斗,才能迎来新生活。
7、这一节中作者感情的变化是:惘然——(气闷)——(悲哀)——(满怀希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31
.《呐喊》,小说,鲁迅,周树人,“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辛亥革命后十年

2.对比

3.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 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 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新生活的进步知识分子

4. 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敏,中年闰土呆滞麻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揭露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能够觉醒过来。(意近即可)

5.还含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包含着鄙视,杨二嫂是卖豆腐营生的,这个职业是被人瞧不起的,把“豆腐”放进绰号,就包含着鄙视了。其二是包含着戏弄,将西施与豆腐放在一起,就有此味道,三是侮辱,杨二嫂已成了招徕生意的广告。

6.“辛苦”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一辛苦指奔波,劳碌;第二辛苦是指辛勤劳苦;第三辛苦指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7.闰土“拣香炉”与“叫老爷”的做法一样,思想上受封建观念的影响,不同的“叫老爷”反映了等级观念对闰土的束缚;“拣香炉”则说明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两者都说明闰土迟钝麻木。

8. ①贪婪、鄙俗 ②善良、纯朴 ③麻木、痛苦

四、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供,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不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1.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________

分析:本题着重检测对人物特定环境下心理的揣摩,解答此题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

答案: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2.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 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 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3.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 )

A.生性沉默寡言 B.苦难生活磨炼得人意志坚强

C.农村人见不惯生人 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

4.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 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

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 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

5.下面对“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

分析:解答2—5题均需从作者塑造闰土这个人物的用意入手,一切描写均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展示其性格服务的,明白这一点答案不言自明。

答案:2.D  3.D  4.B  5.A追问

不是小说 是短文 好像不是鲁迅写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23
2、“我”记忆中的闰土是长得(紫色的圆脸,健康壮实)的,如今看到的中年闰土是(脸色灰黄、皱纹深,眼肿得通红)的。
3、文中心情变化的词语:兴奋、说不出话
4、其变化的表层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等,以及社会落后愚昧。深层原因:帝国主义入侵,封建社会制度。
5、我的外貌:清瘦、留有胡须。

个人理解,愿对你有所帮助!
第3个回答  2018-10-05
1、少年闰土:天真活泼、聪明机灵、热情纯真。中年闰土:苍老困苦,迟钝麻木,善良忠厚。 2、 “欢喜”——因又见到儿时的朋友感到高兴;“凄凉”——因想到自己贫穷,处境艰难,彼此地位的悬殊而悲伤。 3、参考。 “老朋友,你这些年还好吗?你去我的家乡看看吧,我带你去捉猹。。。。。”可是因为身份,闰土并没有说出来
第4个回答  2012-05-05
矮小,弯着身子,桥面,但是,它在心中却十分高大。因为它虽然矮小,却是默默无闻地、十分认真地躬着身躯,让人踏着它的脊背走过去,年年月月负着重荷,而没有听到它一声怨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