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帮我弄一个关于中国愤青群体年龄,知识水平资料来,急用!

我正在写有关愤青题材的论文,如果有谁在愤青群里,希望帮我调查一下愤青群体的年龄,知识水平,学历等资料,越详细越好,分不是问题!如果搞的好继续加分!
不干实事瞎闹的才是令人厌恶的愤青,支持知识救国的愤青!
一楼的,你的IP又代表了什么?难道你亲阿拉伯人的愤青?

我所说的愤青指的是只会说大话骂人瞎起哄的愤青(即粪青)
愤青主要群体是16-24岁的年轻人
(啃老,没事做,所以有时间愤青,年龄大的人都忙于事业,即使有时间,表达的也是对中国的不满而不是对国外的不满)

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消息来源闭塞
(愤青就是无知与偏见的代名词,对外国实际情况一无所知,而消息来源仅限于国内的信息,由于无知,说话自然没什么水平,只能瞎起哄和谩骂)

学历大多数为高中毕业或大专毕业和一些不入流的大学,偶尔还会有初中毕业的。(随便找个好点的大学里愤青都很少了)

参考资料:混网络混了6,7年,自己总结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04
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年代的香港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般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中国大陆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了。
现在的愤青分为很多种,如5毛(盲目爱国,无实际行动)、反韩族、反日族。
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民族意识再度高涨,随之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即所谓的右翼或者鹰派,其中愤青可谓是中流砥柱。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如何分类,中国愤青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个共识,即绝不反民族。是否反华应该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是真正愤青的重要标志。
愤青通常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但随着网络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未成年人也加入其中。他们有时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但有时也会不满各种社会弊端,甚至出现仇视国家与社会的倾向。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在网络时代开始后中国的一种特别的现象。愤青最初只是在网络的BBS上表达着各种不满意见的少数人群,因为网络的虚拟化和不确定化,决定了最初的愤青仅是一些发表激进文字的用户。而随着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迅速发展,人群的扩大,这一部分具有极端思维的人更容易吸引媒体和民众的目光,而其队伍逐渐壮大,思想日益复杂,并且有网络虚拟个体与现实实在个体关联的扩大化趋势。现在的愤青,已经不局限于网络之中,更多的人走向街头,表现自己的主张和情绪。现在多指蛮不讲理的人。
愤青史记之词坛愤青:千秋壮词说陈亮
天生的“犟牛鼻子”陈亮:“中华双宝唐诗、宋词”,前有李杜,后有稼秆,不过,真正的稼秆词意,并非出于辛弃疾的一手操办,这个“稼轩”,是个文人社团,其实多与这个陈亮有很多最真接的关系。陈辛好友,但彼此并不投契,辛最恨陈多言,多次有杀陈之心,陈也一直小心设防。[陈亮与辛弃疾的关系]
愤青史记之女愤青严蕊:待到山花插满头
揭露朱熹嘴脸:严蕊字幼芳,能诗善词,通古达今。有一年,大道学家朱熹巡视浙南,为了打击唐仲友,搜集他的“罪状”,就把严蕊抓了起来,严刑拷打,逼她招认与唐仲友有“不正当”的嗳昧关系。严蕊虽然备受鞭笞,饱尝夏楚,几乎死去,却绝不屈服,更不招供。[严蕊遭到朱熹暗算始末]
愤青史记之愤青大夫汲黯:才高于志,土木形骸
不服天子令的汲黯:汲黯字长孺,汉代名臣。其祖先是小国国君,至汲黯是第七世,“累世为卿大夫”。汲黯的“愤青”表现,是相当有特点的,有很多成语,如“ 后来者居上”、“招之不来,麾之不去”等都是出自他的笔下。司马迁赞之:“以‘高学’著称于世”,这在《史记》中是难得的评价。[汲黯何许人也]

愤青的主体

据研究——当然明眼人都知道——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就是被称为愤青的那些人。对社会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现实,终日郁郁。

愤青的客体

愤的是社会,对社会的不公,社会的腐败不满。当愤青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规划社会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不可救药。

愤青的行为原则

我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在唐弢对他的回忆文章中写道,鲁迅的头发根根站立,像是表明对社会的不满。人们总是有需要,有时还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想法别人是看不到的,就只有通过外化的行为方式通知给别人。五四的年轻人烧了人家的房子,唐弢说鲁迅的方式就是把头发竖起来,黄秋生的方式是看mao的著作。

愤青的价值取向

这是一个困难。愤青们总是觉得不在自己碗里的粥才是甜的,所以总是向往别人碗里的。黄秋生难道是向往community?我看不可能,大抵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反抗而已。五四学生的价值取向呢?烧了,倒了,什么东西立了?德先生,赛先生。立起来了吗?极像postmodernism,为的是下一个目标。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i_phi/blog/item/fda38d54896e2bccb645ae70.html

第2个回答  2012-09-02
“愤青”一词本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指欧美左翼思潮中,那些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在中国大陆,最早的愤青是指那些上山下乡的知青。
1970年代中期,一些觉悟的青年通过阅读禁书和小氛围的思想交流,重新寻找人生的价值。直到“文革”结束后,他们的声音开始浮出水面,表现为“今天派诗歌”和“伤痕小说”等。
“文革”以后的1980年代,是慷慨悲歌的理想主义的天下,从文学上看,大批“知青小说”,表现一代知识青年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显示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另有一些作家以平民代言人的角色,描写社会下层的追求及幻灭,默默无闻中孕育的愤怒和反抗。
1980年代后期,是理想主义逐渐告别中国的时期。
1990年代,全球化日益加深,民族主义再度兴起。此时,愤青概念也开始分化,一些人逐渐与意识形态和政治观点联系在一起,被冠以民族愤青之名。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愤青”一词频频出现在BBS及QQ群聊天室。充斥论坛的往往是各种漫骂和煽动性的“爱国言论”,粗鄙的人身攻击和诋毁,还有对战争的无原则鼓吹。
“愤青”原是指那些有理想、有激情、有勇气、有正义感和有责任心的年轻人。有正义和责任在心,才会对不公有愤怒。事实上,任何一个正直的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不同程度上是“愤青”。而如今,“愤青”已被写作“粪青”,表达了人们对那些盲目、愚昧、没有理性、不负责任的言行的不满。“粪青”的种种无端的狂暴情绪,已经接近病态了。他们对具体的事物漠不关心,对具体的不公视若无睹,对身边的事物也没有爱。只有一派歇斯底里的狂吼乱叫。
第3个回答  2010-02-04
愤青也有典型不典型,兄弟,真的难以统计,不过我觉得是人都曾经在年轻的时候愤青过,愤青可能只是一个年龄阶段吧,很难有人一辈子都“愤青”。
在我认识的人群体,愤青大多是在高中时段,也可能是高中学习特别繁忙吧,压力过大,高中生也单纯,等进入大学之后,就很容易泯灭血性,怎么说呢?大学有很自由的学习气氛,社会实践或者找工作的艰难,对社会的深入认识也很容易让人难以顾及这些社会问题,或者说已经对社会的弊端见怪不怪,甚至自己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

所以说吧,愤青就是在人生中的某一个阶段,单纯,也可能是一直很有拼劲,对现状有所不满,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就有可能胡闹的愤青,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愤青水平自然也高点,嘿嘿。当然,也有人一直到几十岁也愤青,当然,我感觉这些老愤青吧,一般都对历史有点研究,对社会看得比较深入,也是对社会或者国家政策哪里有点不满。

就说那么多吧,总之,愤青就是好事,比盲目崇拜好,愤青也是爱国,嘿嘿

写论文主要就是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多观察下愤青们的共同点,及好写点,不过,有句话我自己觉得很有道理,不懂历史,愤青就不会有水平。
第4个回答  2010-02-05
难道就没有愤怒老年吗?老人这一群体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想到了是过年了过节了,收入少,国家实行独生子女之后,一对夫妇根本无法照顾4个老人,而社会又不能提供有效地服务,而他们的收入无法支出到福利院的费用,子女们虽然法律规定要赡养,其实他们根本无能为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