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困难,大自然,选择这三个话题的作文

如题所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人这一辈子其实最看不完的就是书了。我不是那种

特别喜欢读书的人,只是平时闲来无事,就随手拿

起一本来读读罢了,没有目的,没有音乐,只有静

静的双目和遐想的思绪。
记得上小学的日子,妈妈不准晚上看电视,于是我

只能捧着旧书,坐在小椅子上看。说到旧书,这里

不得不提一下,都是一些别人看过的杂书---真是什

么种类的都有啊,《宝葫芦里的秘密》类似于动画

片《没头脑,不高兴》,《高玉宝》讲少年智斗财

主的事,连《铁道游击队》都有,书的风面几乎都

是发黄发霉的了。现在想来,当时的情况下,我还

觉得特别有趣。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思想特别容易

集中,而我爱幻想的毛病也是那会儿培养出来的。

那个年纪觉得学语文真是极其享受的事,我喜欢抄

古诗(类似于碧玉妆成一树高等句子),抄文章甚

至抄故事,然后把故事中的用得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拷贝到自己的作文里,当作业交给了老师。其实我

心里也是特别的害怕,生怕被人看出是抄的。可是

我这么做并不是偷懒,而是觉得这些文字实在是写

的太妙了,太有共鸣了。
很快上了中学,我几乎就不再看除课本以外的书籍

了。成天就为了分数而发愁,苦闷的心情可想而知

,哪里有闲情逸致地坐下看几本书呢。我与心爱的

书就这样分别了若干年直至大学。这几个月,我与

书,突然又有了久别重逢的感觉,捧起抽屉里那本

席慕容《透明的哀伤》,似乎有太多的话要和它诉

说,而我发现我的生活里,也骤然地重新充满了温

暖的感觉,就像从前那样,是书给了我力量。
书籍是这样一种东西,你越是沉醉其中无可救药,

越是能体会出它的美。这种美,说不清,道不明,

是情感的酝酿,还是接受上帝的洗礼。在这个多媒

体泛滥的时代里,人们花大量的时间看电视、上网

、聊天,书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我也差点把它

抛弃了,不过,现在我终于意识到,是我错了,我

不该忽视了它。通常年轻人都喜欢看偶像剧,我发

现读完一本书和看完电视剧的感觉非常不同。书中

的人物往往是没有确定的相貌,只有作者大概的描

写,因此我们更注重主人公的性格和语言,而对于

电视剧,终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过是演员的

容貌以及他们富有磁性的声音,其他的时间一长就

再也回想不起来了。
我要说,看书太好了,特别是现在这个躁动的年代

,我们急需的是安静的读书,思索书中内容给我们

的启示,把感动藏于心底,让其然后慢慢散发开来

直至充满整个心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3
第一单元
面对失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静夜里,月光淡淡,面对自己惆怅的心情,不禁吟起了这首诗。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也许这就是考验,也许这就是成功与失败,也许这是命中注定。人生犹如遨游在大海里的一艘船,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惊涛骇浪。想要一帆风顺谈何容易,只有历尽艰辛,千锤百炼,才能到达人生成功的彼岸。而我,是否能从这个水深火热的漩涡中跳出来?我是否有勇气、有毅力鼓足自信去战胜困难?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对于成功,它是一个熟悉的字眼,而失败仿佛与我无缘。可惜,失败不肯放过世上的每一个人,失败降落在了我身上。 失败的感觉是那么的陌生,它是那么的令人痛苦,使我不能静下心来冷静分析。失败究竟意味着什么?带着个问题,我沉思了好久好久。 终于,我明白了,我觉悟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会因此而一蹶不振,自己放弃自己。要用博大的胸襟去迎接每一次挑战,要化悲痛为力量,也许失败就是你到达另外一个境界的开端,是一个门槛,应该昂首挺胸,迈开矫健的步伐跨过门槛,跨越时空,到达成功的彼岸也就为期不远了。 我战胜了困难,我的心重新燃起了灿烂的火花。我对人生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我怀着自信的心情,再一次高吟:“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它——将会成为我永远的人生座右铭。

名言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 普希金“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鲁 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 板 桥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佩恩
第二单元
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当真真切切地融入剔透玲珑的自然之中,我发觉,在繁忙的生活中仍需弥补一种“静听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的恬淡与安宁。自然是自然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用生命去聆听……当速溶咖啡、一次性餐具走入我们的生活,当白色垃圾、虚拟社区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符号时,我们已经远离了自然。虽然报纸上是连篇累牍的旅游广告,可是事实上,我们已经缺少了那一份感悟大自然的情怀和心境。心已经不再静如止水时,自然便离我们而去,哪怕站在南山跟前,许多人也只能看见金钱与权利,没有了心远,何来地偏?融入自然,没有束缚的气息,释放的是心灵的翅膀。让心灵远行,一种悠远,一种梦幻,一种甜柔。渐渐地,一个全新的天地呈现了。自然是哲学的。没有繁冗的论证,没有激烈的争辩,自然本身便演绎着那永恒的哲学命题——什么是生命。自然从不奢言唯物、唯心,自然也决不归属于某一个流派,自然只是静默地卧在那里,任你去发现。有人看见了昙花的一夜即逝,于是感慨生命的短暂。有人看见了群星的闪耀,于是高唱生命的永恒。有人看见了鱼儿在池中的快乐,有人看见了风吹帆动的思辨,有人……迦叶看见了佛祖拈花,于是得道。我想他一定是感悟了自然的哲学。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朱熹,其实都是从自然怀中拿走了极少的哲理,便像孩子般快活地跑开,成了传世的宗师。可自然还在那里,用心地思考,用心地演绎。自然是文学的。没有激昂的文字,没有冗长的章节,自然本身便有着诗一般的韵律,散文一般的气质,甚至是小说一般的故事。自然不是现实、浪漫,自然也决不参与某一个“社团”。自然总是站在那里,静静的,任你去采摘。苏轼路过时,摘取了大江东去的豪迈;李白路过时,取走了长江奔流的浪漫;柳永路过时,摘取了幽怨的柳;鲁迅路过时,拿去了深沉的夜。其实自然还在那里,没有文字,还在抒写,还在记叙。自然是音乐的。没有流泻的音符,没有动人的节拍,自然本身便有着一种天籁之音,他没有乐曲的雄浑或是悠扬,但却可以给予音乐家们以最深的感动,《月光曲》诞生了、《二泉映月》诞生了……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大自然欣慰,可他仍在那里,孤独地演奏,孤独地欣赏。自然是人文的。自然是自然的!感悟自然的结果其实很简单,你也许感觉不到生命流动,也许感觉不到春风拂晓,也许听不见天籁之音,但你仍可以为伟大的自然而流泪,因为你用心感悟,便得了自然的精髓——自然。也许有一天,我们又回到了那些嘈杂的人声间,繁忙的事务中,但我们已有了一颗自然而宁静的心,于是我们发现了另一种人生,另一种风采!

2、通过细致观察,生动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3、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4、恰当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 三、解题方法指导:(一)理解话题 “感受自然”的“文眼”是“感受”,要避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客观“再现”。如果只是写出自然事物的表面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主观体验及心灵思索联系起来,作文也就失去了灵魂,严格说来就脱离了文题的要求。要在作文中与读者产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就要求作者善于体验自身经历,将心中的感动饱蘸于笔端,流泻于笔下,这样做,才能将“感受自然”之情具体化,形象化。这个话题决定了最容易写成借物抒情的记叙文。写作时,首先要在眼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并且在自然万物中加入你的情感体验。其次,通过讲述动人的故事,感悟一段道理,对本题特别适合。对于初中生来说,用一个曲折的故事作为载体,写出一段感情,是很容易做到的。再次,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情怀。关于“感受”的内容,可以见于篇末点题,也可散见于篇中。切忌写成纯粹的议论文,那样是不易把握的。全篇议论,反而令人厌烦。 (二)写法指导1、巧取自然之景,让内容新颖夺目。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便是典范,词人先列举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特定的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而后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语道破天机,使前面的九个“自然”景物一下子有了词人浓浓的悲愁色彩,很是新颖。2、细描自然之美,让语言靓丽多姿。想写活“自然”,就要在把握自然景物特点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这时,修辞便是让作文语言形象、生动起来的最佳办法。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方法是“自然类”文章取胜的一大法宝。练习及指导: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一段傍晚的景色。3、巧抒喜爱之情,让情感与众不同。一个具体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抑或不同的人“感受”上结果肯定不同。《岳阳楼记》中,面对“洞庭湖”的“自然”景色,“迁客骚人”们的“感受”是“或喜或悲”,而作者范仲淹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其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骤然一新,产生了极其神奇的效果。抒发真挚情感的方法有:1)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里,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它不借其他任何方法,而是直接把自己独特的情感抒发出来;2)寓情于事。带着强烈的情感来记叙事情或记叙人物,一边叙事,一边抒情,但目的在于抒情,记叙是用来抒情的手段;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就是通过对事物或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一种抒情方法,这种抒情方法,抒情应是最终的目的。4)寓情于议。即通过议论来抒情,常被用于记叙类的文章中,当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产生强烈的感情时,通过议论来抒发;5)寓情于理。所谓寓情于理,就是通过阐述某个道理,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的一种抒情方法。6)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某种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抱负和志趣。注意: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其次,对大自然的“悟”还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写“悟”,可以散见于全文,也可以凝聚于篇尾。 练习及指导:针对自然界中的某种事物写一段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情。 四、范文分析:(一)病文分析: 分析提示:情感抒发是否恰当、是否符合主题,描写是否细致。金樽玉碟水仙情寒冬腊月之际,大雪纷飞之时,人们无不欣赏傲然挺立的红梅,生机勃勃的松柏;而我却最喜爱我家窗台上的一盆水仙花。多么美丽的水仙,多么醉人的仙子。翠绿的枝叶,一簇贴在另一簇旁边,虽是那么拥挤,但却井井有条。一部分枝叶捧出了金黄的小花,一部分嫩叶吐出了洁白的新芽。亭亭的“金樽”耸立在“玉碟”之中,闪烁着迷离的光彩,释放着淡淡的清香。给人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感觉。她无意争艳,却生就一副令人陶醉的风姿;她无心造美,却酿出一种叫人联想的意境。多么谦虚的胸襟,多么伟大的胸怀啊!我每次回家,第一眼要瞅的就是窗台上的水仙。可爱的她们,哪里是一群俊秀婀娜的凌波仙子?分明是窗户上的一幅美丽的剪画……今天我一回家,就来到阳台上,打开窗帘。“久违了,可爱的仙子!让阳光拥抱一下你们吧。”棵棵都是高挑挑的个儿,金黄色的花瓣,洁白的身子,绿色的叶子,耸立在花盆之中,纯洁高雅,娇美迷人,难怪有人称她为“金樽玉碟”。这仙子的根倒奇怪,就像蒜头一样。怎么也想不到,这模样平平的“蒜头”,竟然也会捧出如此美丽的水仙花来。她不需优良的环境,不需要精心地培养,只需要一汪清水,一缕阳光,再加上几块鹅卵石与它作伴。就能在她自己的一方天地中,自由自在地生长。你看,她给人们贡献了非常的美丽,而自己需要的却很少很少。我第一次见到水仙的时候,是在一个朋友家做客,差一点把它当作大蒜头。它的杆像大蒜的杆,下部白,上部绿;它的叶像大蒜的叶,绿绿的,扁扁的;它的根更像大蒜的根,“兄弟七八个”团在一起。要不是这模样平平的“大蒜”顶部开出这一朵朵不同于大蒜的小花,我真要问:“你们家真有趣,把大蒜当盆景?”一阵晚风吹进来。仙子们欣喜若狂,个个临风飘举,翩翩起舞。此时此景令人想起曹子健笔下的“飘若惊鸿,宛若游龙”。 (二)优秀范文分析:瀑 总想起那条瀑布,无须记住它的名字,只需在心中留着与它邂逅的那种默契。它所在的那座山,有着和它一样的气质。山中有一潭清清的流水,清新、鲜活,静默中有一种隐隐的骚动。细看,原来是一脉清流涓涓注入,似乎满山都和着一种震荡的节奏。峰回路转,它竟在眼前了。 瀑是纯美的。那叠翠堆绿的山头,泻着一条几米宽的绿色的瀑,鸣响着一曲澎湃动人的歌。山被鼓动得喘不过气来,壁岩的新绿也像在涌动着,光洁而丰腴,有如少女的唇,接受着瀑布狂放不羁的吻。 瀑是热烈的。它浩浩荡荡地直泻而下,带着男儿强劲的呼号,虽然被岩石迎面劈成无数股水柱,但它仍顺势往下猛冲,溅起的一朵朵水花儿被击得狂放四溢,似烟似雾地朝人扑来。一切像生活一样轰轰烈烈,永不枯竭。 瀑是豪放的。它坦荡、自然、豪情满怀的狂泻中,有那么多色彩在奇妙地变幻,流光溢彩,仿佛大千世界里纷繁绚丽的生活;有那么多热情在奔突,在涌动,在宣泄;有那么多的清泉在欢唱,在奔腾,像大合唱,像交响乐……我被胸中盈盈的喜悦冲击着,尽管这颗即将成熟的心在生活面前,有时会茫然不知所措,可眼前的瀑布却启发了我。是的,它比我更懂得生活,更懂得自信,没有一丝彷徨忧郁,没有一点畏惧退缩,在无数个溅起的水沫中,塑造自我,走向辉煌的永恒…… 我默默地走近这水的屏障,呼吸那醉人的气息。纵然它经受疾风骤雨的打击,面对着山石怪岩的阻隔和刁难,它仍然奔涌着向前。 我心怀敬意地静静伫立着,看到了生命的极致:壮美的人生正是那些不畏险阻、奋勇前行的人们写就的,就像这眼前的瀑! 五、帮你积累 1、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歧。 2、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 3、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5、叶——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6、果——山腰里、山崖上一根根毛竹修长挺拔,叶子上,晶莹的露水如同一串串珍珠玛瑙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成片的果树硕果累累。你看那黄澄澄的橘子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枝。那经霜的柿子仿佛大红灯笼,高挂枝头。松影里,竹荫下,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好像一点也不知道秋天的来临,还是那么有精神。真是“花谢花开无了日,春去春来不相关。”7、瀑——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8、云——向往飞翔,向往天空,于是,我要做片云。时而,我会调皮地遮住太阳,任他那从我缝隙中透出的和煦阳光,为我镶上一道美丽的金边,把我打扮得光彩照人。时而,我会温柔地和彩虹做伴,用自己的一身洁白去映衬她那缤纷的七彩。时而,我也会有一点点虚荣:我会悄悄溜到河上,羞羞涩涩地去张望自己水中的倒影……然后再偷偷地在天空中对着自己微笑。9、晨——早晨,推开窗户,只见晨雾笼罩了整个山村。远处的山,近处的树,宛如壮观的海市蜃楼。远处山谷传来牧童喧闹的回响,但辨不清方向,更看不见人影。一会儿,太阳慢慢升起来,雾渐渐在涌动中扩散、变薄、消失,周围的景物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远处,峰峦叠嶂,连绵起伏;近处,流水淙淙,飞瀑四溅。此时的山村脱去了灰蒙蒙的睡袍,换上了金灿灿的新装,别有一番秀逸风姿。

选择 大凡学哲学的人,都会沉浸于一些人生最根本最基本的问题,被思辩的重重矛盾所折磨,发出一些震撼人心的质问与呐喊,比如: 今天晚上谁做饭? 谁去洗衣服,又是谁去洗碗? 明天去超市买什幺,头顶的星空还是内心的道德法则? 这些问题,把我们引向更高更远的境界,使人深邃、使人厚重,慢慢地变得像真的一样。 谈到买头顶的星空还是买内心的道德法则,本质上就是一个选择问题。有的喜欢买一斤星空炒个空心菜,有的喜欢称二两道德法则发点海蜇皮,都是一般的市民,资源总是稀缺的,永远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并向经济学家们提供持久与充沛的职业安全感。资源有限,就需要选择;资源太多了,其实更加需要选择。世间的事都大抵如此。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不是to be,就是 not to be 。人生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连串选择的过程,环环紧扣,滚滚向前,有去无回。 To be,or not to be?哈姆雷特,这个忧郁敏感的瑞典王子,牙疼般地喃喃自语。 一千种场景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买还是不买?卖还是不卖?嫁还是不嫁?娶还是不娶?要还是不要?说还是不说?杀还是不杀?偷还是不偷?逃还是不逃?留还是不留?——每一个人,注定在有生之日的每一天,都反反复复永无止境地经历着这样的质问,无奈地喃喃自语。 如果这些喃喃自语在一瞬间同时迸发出来,那就简直是狂风万里、雷霆咆哮。就像歌手何勇深深吸入一口北京大街小巷的滚滚废话,走上舞台,呼出一声怒吼:"吃了吗?" 我相信,《哈姆雷特》之所以能久盛不衰、红遍全球,就是因为它道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声。每个人的心中都埋伏着一个哈姆雷特,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瞻前顾后、心猿意马,被日常生活的N个选择折磨得心力交瘁。 选择的过程就是放弃的过程,选择一种可能性,等同于放弃了其它的可能性。这一逻辑带来了一种巨大的困境:选择越多,失去越多,后悔越多,痛苦越多,就像泰伦斯所描绘的"我周围都是洞,到处都止不住地在流失"的状态。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琴师1900选择终生留在船上,没有走下甲板哪怕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因为"钢琴有88个琴键,它是有限的,我能用有限的琴键奏出无限的音乐。但是城市的街道却有千条万条。"这种没有尽头的太多的选择让他恐惧。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ianiel Kahneman的研究表明:失去100元钱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100元钱带来的满足。可能得到什么的希望,根本无法安慰和抚平可能失去什么的不安。我们以为增加资源、改善处境,就能减少原来无从选择的痛苦,就能增加幸福。结果却恰恰相反。一如所罗门王古老的感叹:积累知识就是积累悲哀。增加选择实际上也等于增加悲哀。 对于具有批评精神的选择者来说,每一种选择都有饱满欲滴的后悔理由: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做名人,无法过自己的生活;做平民,无法过别人的生活。做男人,寿命短;做女人,青春短。何勇也又唱道:"交个女朋友 ,还是养条狗。" 塞涅卡说:如果对方比你弱,就饶了他;如果它比你强,你就饶了自己吧。我们在难以选择的时候,也有几种饶了自己的办法: 一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别人。为了缓解选择的痛苦,我们设立了一些疏导机制,比如创设了领导这样一种东西。领导不能吃、不能穿、也不能随便睡,它的用途就是帮助我们选择。聪明而富有智能的人永远是有的,但聪明人往往太容易看清每一种选择的荒诞本性和每一种选择之后的艰难处境,所以他们可能比一般人更加不愿意作出选择。于是,我们需要委托一些不太聪明、比较固执、略为有些愚钝和麻木的人来担任领导,把选择的麻烦差事交给他们。然后,无论他们做出什么选择,我们都一方面可以享受这种选择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痛快淋漓地论证与指出这种选择的坏处。由于领导的存在,我们既实现了选择,又避免了选择的压力,而且可以证明自己总是对的。一举三得,一枪三鸟,不亦乐乎。这一方式另外也常见于女性对男友或丈夫的应对策略,把决策权交给男人,同时自己保留永远的批评权。 二是不选择。不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在战场上,无论你做什么,包括什么也不做,你都可能中弹。和其它的选择一样,不选择这样一种选择,也有高层次与低层次的区别,虽然看上去很相似,走在最前面的和落在最后面的都是孤独的。低层次的不选择是把自己放到纯粹的概率之中;较高层次的不选择,是对已经不可避免的选择的坦然接受;最高层次的不选择,则意味着你已经跳出了原有的小选择的规则之外,跳到了另一个大选择的平台——你让我在刀剑棍棒之中选择,我不选,因为我已经有了枪;你让我在机枪步枪手枪冲锋枪之中选择,我不选,因为我已经有了导弹。有些人一辈子聪明伶俐,在所有的选择中从不吃亏,但最后往往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手远远抛下,因为他一直只是在关注同一个层面的选择。在政治和军事的较量中,更是如此。就像美国和越南的战争,美国几乎打嬴了所有的战斗,但是输掉的却是整个战争。 三是随便选择一个。抛一个硬币,正反的机会各有一半,如果你此时为选择正面还是反面而苦苦思索、苦苦选择,想破了脑袋、想穿了肚肠,似乎有些搞笑,但这确实就是广大群众日常烦恼的主要品种。绝大多数的选择,多属信息不完整选择,你举十个支持理由,我说出十个反对理由,都像到菜场买菜那么容易,于是双方就在脑袋里大打出手,甚至变成了大规模群殴。对于这一类选择,想一两遍和想一两千遍的结果并不会有实质性的区别。这时,如何选择反而比选择什么更加重要。尤其对那些生活事业中所谓的关键选择,"随便选一个"更是真谛所在,因为它们最终的结果,根本不是你选出来的,而是你选择以后做出来的。阿东的漫画上写着:"好女人常对我们说:别胡来;坏女人常对我们说:怕什么。不管是好女人说的还是坏女人说的,都是我们这样的坏蛋百听不厌的。"随便哪个,都真好。 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于:只要决定了某一种选择,从长远来看,任何选择总是对的。一旦选择成为事实,它就会进而产生一系列的事实,最后这些事实就铺天盖地完全笼罩你,并且使你自己也成为事实的一个组成部分,你不可能再去否定它,因为否定它等于否定你自己。汽车靠左行使还是靠右行使?都有各自的道理。但一旦决定了,逐渐地,车辆规格、道路设置、交通设施、法规制度、行为习俗......都会依据这一决定而成为存在的事实。这时候,再去讨论到底应该左行还是右行,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也就是说,无论当时选择左行还是选择右行,若干年之后后,都是对的。我们可以以诗意的心态去欣赏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决定人类历史的10个瞬间》这样的故事,感叹历史的命运怎样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但是,假如你真的能改变历史,能作出一些你认为更加合理的调整,代价是:你现在的生活马上消失,你被投入陌生的民族、陌生的语言、陌生的气候、陌生的习俗、陌生的文化和法律......相信没有人会愿意。 写到这里,看到电视里正在播放《百万富翁》的有奖问答节目,非常显然,它的卖点绝不在那些普遍比较愚蠢的问题和答案,而是参与者不得不去选择的充满压力和痛苦的过程。绝大多数的参赛者都像冲过一片开阔地的士兵那样,或早或晚地倒在了冲锋途中的某一个地方,观众们旁观着这种持续的痛苦和死亡,并且为自己同样的处境而深感敬畏。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百万富翁》节目和《哈姆雷特》一样,属于经典的悲剧,效用都在于通过展示无可避免的失败从而升华我们的情感。当然它也会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演出失误,因为某个参赛者的最后成功可能无奈地堕落为喜剧。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杨澜【中国】最好的选择未必是选择最好的。抉择,而不是机遇,决定命运。选择机会,就是节省时间.——培根【英】人生要有清醒的头脑分清大事和小事;要有坚强的意志抵制小事成功的诱惑,不要因为逃避大事而专注于小事;要有非凡的勇气放弃小事追求大事的成功。选择就像是人位于一个岔路口。走哪条路都要靠他自己的决策。寓言故事】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我有作文,也有名言,也有解析,好好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