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科举制从隋朝到明朝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如题所述

由充满活力逐步趋向呆板僵化。

科举制自隋朝创立,经历了发展、衰落和灭亡几个阶段,并促进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598年,隋文帝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总管、刺史,以志性修谨(有德)、清平干济(有才)二科荐举人才到中央参加科举考试,隋炀帝时又创设进士科,这是我国科举制度的开始。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制度,并使科举制逐渐完善,使我国科举制度进入鼎盛时期。唐朝科举制度分制科和常科两种取士方法。制科由皇帝临时下诏设科考试,以待“非常之才”。科举制在唐朝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宋朝对科举制做了不少改革。宋太祖时正式建立殿试制度,即礼部考试后由皇帝在殿廷主持最高一级考试。考生在殿廷及第后,可直接授官。
元朝科举制度也分乡试、会试、御试三级,但将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并分别登榜。同唐朝截然相反,元朝科举考试重经义而轻诗赋。经义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即《四书》中选题,答案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我国古代科举史上以朱熹的《四书集注》考试,是从元朝开始的。

到了明朝,科举制度变得十分严密,各种弊端也愈发严重。明朝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校与科举考试紧密结合,进学校成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由之路。实行“八股取士”。在这样的科举中,考中做官的人大多数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禁锢了文人的思想

科举制由隋唐时期的积极进步最后在明清时期变为腐朽落后的官吏选拔制度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1971204.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2
增加了武举和殿试,后来又实行了糊名法,和八股取士,从隋朝,到明朝,科举制不断完善和强化,逐渐成为统治思想的工具。
第2个回答  2010-06-19
随末科举逐渐形成,唐代最为鼎盛,明朝八股文禁锢文人思想,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第3个回答  2010-07-04
如同封建帝制一般,经历了早期的繁荣,中期的腐朽,后期的没落。
第4个回答  2010-06-19
隋文帝时开始试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北宋时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 明清时期,为严格控制士人思想实行八股取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