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

世博会能多大程度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国民有什么影响?

(一)世博会对上海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1、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与发展。世博会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世博会的场馆建设、通信、城市交通、绿色环保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如环保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等。利用世博会项目建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借鉴世博会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广揽高新技术发展所需人才,促进人才的汇聚和使用,使上海接近世界高科技前沿,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城市。

2、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吸引全球的目光,为上海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世博会前后,上海将以独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现代都市游和秀美风光游吸引国内外的游客。预计2010年上海将吸引7000万人次的游客,对上海当年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直接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同时也将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如此大的客流量和经济效益,将会促使上海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幅度提高硬件设施水平以满足客运要求。届时,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500万人次,建设65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年客运量将达到4000万人次;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辟有100多条线路,并将开辟世博会专用的旅游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3、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了21世纪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而作为举办城市的上海,也正积极努力地体现这一主题。

世博会申办成功后,为了提现我国政府的决心,政府筹划了一项巨大的改造工程。预计将花费450亿美元来升级基础设施和兴建新的交通运输枢纽,到2010年5月世博会开幕的时候,上海将拥有两个新机场、几乎可以与纽约相媲美的地铁系统及一个新的游轮码头,并耗资7亿美元在江边开辟散步场所,建立新的停车场、公路和桥梁,迁走了1.8万户家庭和约270家工厂,清理了黄浦江畔最大的污染源,将江边的5.28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世博园区。通过道路、交通、绿化、环保等一系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扩建和改造,把上海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城市。

(二)上海世博会助推长三角经济融合发展

上海世博会将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而在这个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1、为长三角旅游业提供一次空前的历史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将达7000万人次,其中至少有35%的参观者会游览长三角知名景点,根据上海世博局订房数据显示,世博会期间,上海住宿资源缺口约为6万床位/天,极端高峰日缺口将达40万床位。对于这一问题的应对措施,就是把部分游客住宿向周边1-2小时公交圈的江浙等省的城市分流,届时,周边城市酒店出租率可提高12%左右。为了更好地将长三角融入世博旅游之中,长三角所有城市都已经开展了旅游景区交通标志一体化工作。

2、促使形成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必将对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以上。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世博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众多发展机遇,为长三角企业参与世博市场开发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性,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部分产业集聚程度低。几年前,长三角16座城市已经签署了《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而且,国家首个跨行政区域性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已经出台,苏浙沪三省市政府间《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等各专业领域的规划也纷纷面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使长三角地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促使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对中国整体经济在未来实现全面复苏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5
姐吃饱了不饿就得了、管那么多干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