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作图分析“谷贱伤农”这一经济现象。

如题所述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农民从出售粮食中获取之利润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Q)和粮价(P),利润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二者成负相关关系 。

另外,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然而,在经济学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扩展资料:

应对手段

第一是政府的支持和保护,目前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的最低保护价、发展农业政策保险等均属于此;第二就是发展特色农业;总的来讲,政府干预粮食市场是国内主流意见,然而这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我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真正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维护粮食市场的有效运行。只有完善的市场才最有助于实现各方的利益,无论是农民、消费者还是中间企业。在保护和实现农民利益方面,组织农民合作社是可实现途径。

合作社与公司本质区别之一在于所获得的利润按照交易额返还给农户。黑龙江讷河市高蛋白大豆联合社,该社涉及9个乡镇、66个村,入社农户7560户,社员28720人,耕地面积达到31.8万亩。

高蛋白大豆产量占全国1/3,他们不仅实现了团购化肥、统一销售产品、创建自己品牌、获得银行支持等,也获得了相当的谈判话语权,增强了与大企业的合作实力。

比如与公司的关系就不再是简单的公司加农户,而是以股东的形式与加工企业合作,农民合作社在加工企业中占20%的股份,可以分享加工、销售的利润。另外,在放宽粮食进出口限制方面,政府也需要做些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贱伤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

       1.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2.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

       3.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

     4.如图所示,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斜率陡峭),当粮食丰收时,供给曲线从S下移到S`,价格从p1降到p2,总收入从OP1E1Q1减少到OP2E2Q2.农民就赔了。
      5.政府措施: 
      第一,政府保护价收购或者支持价格。政府设定农产品收购保护价,这就保证了农民可以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农产品,国家收购存入粮库,从而减少供给。
      第二,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政府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形式,对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实质上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现在我国取消农业税、给予种植补贴。
      第三,休耕政策:轮流休耕或者比例休耕,减少供给、提高质量,保护收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0
对,这就是个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嘛,就是啊,古建商城其实就是说供供大于求,供大于求,它这个谷物就会价,价格就会下降,然后呢,我们的收益就会减少。
第3个回答  2020-12-25
第4个回答  2020-12-1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