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能平心静气?!

如题所述

首先,怎样做到平心静气,按照现代学术分类,应该首先划分到哲学或心理学。遗憾的是,现代哲学大多以西方哲学理论马首是瞻,而西方哲学完全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世界是什么?人生是什么?所谓的哲学理论,大多只能作为理论研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注:本人读西方哲学著作较少,可能观点有误,欢迎行家批评指正!)

是啊,现在是现代社会,现代科学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但是,但是我要说的是:现代科学差不多每天都能造出一个新产品来,生活极大丰富,能够让我们“物欲横流”,可是我们的生活真的幸福了吗?现代科学能造出一个“心平气和”的产品给我们使用吗,可以让我们在失意的时候,在想骂娘的时候立刻服用或使用?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不但是否定的,而且还是否定+不利。仅以战争为例,熟悉世界历史的人大可以查阅下世界进入当代以前和以后的战争的数量以及大小之比、人口生存死亡比例大小。

于是寻求于宗教。

当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立即结束阅读。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一直在灌输着三个字:无神论。

但是,本人说的宗教与有神无神完全不挨边。因为宗教也只是现代科学名词,在古代,宗教恰恰是“科学”“真理”的代表,不是因为古人的愚昧无知,恰恰因为他们比我们这些现代人更具有智慧的头脑。宗教者,不是现在的和尚、尼姑、道士、修女,不是寺庙也不是教堂,不是磕头烧香也不会念经做法。这是现代人的宗教,不是古代人的宗教。古代人的宗教,可以用“宗派教育”来表达。

成一方的圣人,以其教言宗旨,而得众人聚集、称赞、渇养、学习,这叫做教育!但把教育变成宗教神道,不是圣人的错,是我们这些现代人逐渐放弃追求真理而去追逐金钱名利造成的。我们这些聪明的有头脑的现代人,为了开发“旅游”而造神,为了赚钱歪曲正理,一切都是我们这些无知的后人造成的!

所以当翻开这些宗派教育的“教科书”,却吃惊地发现,原来我们引以为傲的现代科学竟然早都被老祖先提及了,都被“预言”了!例如宇宙中的无量星系形状,在佛教《华严经》中分明叙述,《入胎经》中描述的人类十月怀胎之胎儿种种不同时期的变化相状,比现代医学上描述的还清楚完备。

所以,宗派教育的“教科书”里,有心烦意乱的药方。以佛教为例,特开出以下药方。为了不引起误会,请将佛教理解为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或者终极真理的教育。

《起世经》中,说到人来自于光音天,换句话说,人类的始祖是外星人。而世界呢,《楞严经》中说,“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这就是世界(宇宙)。又说“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所以,人生也好、世界也罢,都是“生命体”动了妄念产生的。换句话说,人生和世界都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一切都是虚妄的,我们现在却当了真,还生起气来,不觉得无由的可笑吗。大笑吧!——现在,你可以心平气和了吧。

什么,还没有吗?那好,我问你,前面说过,人心不平气不顺,大都源自欲望不能满足,而这欲望又大都是与别人对比而来的。大都是看见别人的欲望满足之下,自己却得不到产生的。即使是夫妻吵架,还不都是因为对方不能满足自己、不顺着自己,使自己心里不平吗,这也可以称作欲望,被人重视、理解的欲望。

而终极真理的教育,首先告诉我们的就是放下自我。如果放下了自我,不再处处彰显自我、时时把自我摆在头等位置了,你还会“要求”别人为自己做这做那吗?还会要求对方向自己投降吗?还会想成名吗?当然不会了。随时放低自我,心态平和,哪里还有无明业火呢。

是啊,我们都是“凡人”,不是“神仙”,哪能在生气的时候立刻放下自我,哪能无欲无求。但也所以,心不平气不顺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想往心平气和,需要点儿硬手段。

一个手段是自我排解或者找人排解。敞开心胸把压抑诉说出来,得到自己或对方的“说开、说服”。第二个手段是替代法,去购物逛街、去疯玩一场等等,忘掉烦忧。第三个是自我凝神法,如终极真理教育之禅坐。可以通过如法学习禅坐,来逐渐净化自己的身心。

——哇,已经凌晨1点了!人的最佳睡眠时间是晚上22点到凌晨2点。这个时间段一定要好好休息,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尤其是夜猫子们。身体健康,精神爽朗的你,诸事分明,乐观向上,又怎会轻易的心烦气躁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30
靠自己的能力很微弱,因为我们的认知、我们的环境,就是诱惑我们贪嗔痴。
贪指对色、财的谈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嗔,是发火,有的人一点火就着,或者没事的时候想到什么就会发火。
痴,自己做了什么错事,还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要想平心静气,得以上三者都做到,同时改正。
如果你学佛,可以多读佛经、听讲经,里面的智慧很深。
如果你不学佛,可以多读古代的善书,如《大学》《中庸》等,孟子曰:吾善养吾之浩然正气,正气足了,自然平心静气。古代的大儒都是风范自在。
但是《大学》《中庸》不太好理解,那推荐你看《了凡四训》。
事上,从孝敬父母做起,然后多做好事。
平心静气,永远要改正自己的语言、行为、想法,否则是一纸空谈。
至于国外的心灵鸡汤,也是可以的……唯独有一点,不适合国内。国外的人习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属于从事上改,而我们传统文化是从心上出发,一不是一,二不是二。
虽然都好,但是高下立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