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教案

小班数学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教案

温暖的家
教学课例
[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最重要的莫过于理念的更新了。于是音乐课程必须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理论早已深入人心。令人遗憾的是理论与实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在《温暖的家》课例中,我试图通过以下几点尝试,极力缩小差距。
  1. 整节课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不采用过多的文字符号、语言讲解的方式,而是通过欣赏、听辨音乐的形式来体验。整个教学安排以“听”为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激发创造美的欲望。
  2. 在培养兴趣方面,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课中安排了学生熟悉的故事设计悬念,用闯关的形式自始至终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采用比赛、当小老师等形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上音乐课并喜欢音乐。
  3. 老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适时提出创作要求,面向全体,划分小组,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创造的过程也是团结合作的过程,他们会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无论讲故事还是看图说话,我都将歌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使歌曲旋律自始至终萦绕在学生耳旁,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巩固歌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目标]
  1. 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温暖的家》。
  2. 通过歌曲学习,体会家的温情,感受家的可贵。

[教学重难点]
  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温暖的家》伴奏音乐,自由拍节奏、做动作。
  (安定情绪)

  二、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有感情地)一个周末的傍晚,太阳下山了,天边留下一片红艳艳的彩霞。一个小姑娘蹲在一根大柱子底下悄悄地抹眼泪。原来她因为考试粗心大意,被爸爸妈妈批评了几句,就赌气离开了家。整个下午她都在大街上胡乱地走着,又饿又累。终于,她后悔了,她想回家,可是,家在哪儿呢?她怎么把回家的路给忘了?眼看天越来越黑,她害怕地哭了起来(边讲边出示课件)小女孩怎么样啦?她找到家了吗?这个谜底藏在电脑的迷宫里,同学们必须闯过四道难关,谜底才会出现。你们有信心吗?
  (用故事设疑,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探究欲望)

  三、新授
  1. 第一关:看谁说得好。
  师:首先请看第一关“看谁说得好”。谁能看图告诉我:最爱你的人是谁?
  生1:妈妈。生2:爸爸。生3:爸爸妈妈两个人
  ★老师综合学生答案并出示:最爱我的人是爸爸妈妈(大屏显示)。
  ★老师引导说原因——为什么最爱我们的人是爸妈?
  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也想说说自己的意见,“爸爸妈妈生我养我疼爱我,给我一个温暖的家。”
  ★师生共同为所说的儿歌(即本课歌词)取名字。
  ★探寻屏幕显示的歌词作者。
  生1:柯雨青(课件上一学生)。生2:爸爸妈妈。
  师:同学们很谦虚,都把功劳记在别人头上。我认为作者应该是一(1)班全体同学。(学生开心会意地笑)
  师:让我们大声朗读一遍自己创作的儿歌。(生有感情齐读)
  师:真棒!电脑给老师发来了信号:第一关你们已经顺利闯过了(全体学生举起双手高喊“yes”)!
  (在亲切的交谈气氛中不知不觉熟悉了解了歌词)
  2. 第二关:看谁唱得对。
  ★学唱歌曲:
  (1)首先让学生随意编唱,唱得顺口即可。
  (2)请两名学生演唱自己的创作成果。师带领全体学生为“小小作曲家”鼓掌。
  (3)教师范唱全曲,引起学生注意。
  (4)播放《温暖的家》的范唱,看谁学得快。(师提醒要注意听好再唱)
  师:谁学会了?一句、两句都可以。(两名学生分别唱出了自己学会的旋律,老师用钢琴辅助)
  (5)再次播放范唱,尝试让学生找出新发现——最后两句“给我一个温暖的家”有所不同。
  (再次请学生演唱,让学得快、音准好的担任小老师教大家。引导学生找出不同并用动作表示旋律的走向。提醒学生“的”在本歌中的发音。)
  (6)完整唱一遍。老师纠正唱得不准的地方。
  (7)开火车游戏。
  师:五个小组开一次火车试试看,小心车厢之间不要掉链子喽!(五个小组跟随老师的手势接龙演唱)
  师:火车开得不错,最后完整演唱一遍,看看能不能收到电脑的信号。(生跟琴齐唱全曲)
  师:终于收到了信号,恭喜大家,第二关我们再次闯过(全体学生兴奋地喊“yes”)。
  (面向全体注重个性。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3. 第三关:看谁唱得美。
  师:接下来请看第三关:看谁唱得美。
  ★请个别学生演唱,再加以评价“好”在哪里?“问题”又出在哪儿?
  ★引导学生应该怎样演唱才美、才能打动人。
  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说得很好。如果让你来演唱,你怎么表现?小组讨论一下。
  生(热烈讨论):轻轻地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22
根据现在的内容做一份教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