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如题所述

一、发挥学校优势,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很重视“四帮一”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为中坚核心,政教处、大队部为主导,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关工委、校外辅导员为顾问的德育工作网络。在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全体帮教人员通过学习,认清目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充分认识“四帮一”活动的重要性,
首先确定被帮扶对象;开展好“四帮一”教育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就是确定帮教对象。被帮扶对象认定过多不行,过多了,时间、精力、人员配备等方面都跟不上,就容易使活动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帮扶作用。学校领导和高年级班主任经过反复研究,对于那些缺少家庭的温暖,行为习惯较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各班确定一名学生,这样学校确定了八位学生作为被帮教对象。
其次提高认识,增强责任;为了使这些后进学生早日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我们进行了“四帮一”结对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对这八位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帮助他们各自物色了一位退休教师、任课教师、优秀学生及这八位学生的家长作为“四帮一”帮助对象,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帮教措施和活动计划。后进生是校园里的弱势群体,后进生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有其天赋的才能、独立的意志和成功的欲望。为了让这些学生在校园中都能有在家的感觉,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被尊重、被认可,学校提出了两句口号:一是“进步即成功”,不管学生之前成绩如何,品德如何,只要在最近一段时间在成绩、品德、行为习惯等某一方面取得进步,你就能成为“每周一星”,你的名字将登上学校光荣榜,你的事迹也将会在升旗仪式上进行表扬。二是“做一个文明学生要比语文、数学考100分来的更光荣”。这两句口号可以说为后进生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看到了成为一个优秀学生的可能,所以教师乐教乐帮,学生乐学。争做“进步学生”、“文明学生”之举也在学校蔚然成风。
二、构建家校网络 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校为此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在培养子女成才的观念上存在失误,只重视检查子女各科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教育。有些家长平时过份娇宠孩子,一旦子女做错什么事,总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的艰辛、代价,一心为了养育孩子,孩子不应做出错事,因而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训斥孩子,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借口工作繁忙,平时极少与子女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而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托给学校。于是学校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建立家长、学校联系监督卡:通过监督卡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各项教育教育要求。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促使家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在校园网上开辟“家长学校”栏目,向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四是教师根据实际需要上们家访或教师通过校信通与家长经常沟通等等形式多种多样。在“四帮一”教育活动中,教师特别注重的一点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联系实际问题让他们理解现代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对于子女来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教育学生的水平,主动协助学校一起教育子女,取得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例如:五年级老师了解到他们帮教的那位学生不但父母离异,而且没人照顾,跟着奶奶过日子住在叔叔家,六、七十岁的奶奶带着她和叔叔的孩子、既要料理家务还做点小生意。父母根本不问不闻,该生经常矿课迟到。又如六年级帮教那位学生是领养的,后来他父母又养了一个,对领养的就不那么关心,父母的冷漠使孩子推动心理平衡,经常进网吧,偷家里人的钱,遭父母的打。有些老教师上门帮教,家长不太欢迎,觉得面子上不光彩,说什么“孩子成人自成人”,于是老教师们只好“小心从事,用诚心感染”,通过多次与家长接触交流,家长看到老教师们的用心良苦,终于使这位父母开始感觉到孩子的“危险”。 家庭环境塑造学生的基本性格,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学校教育才能有好效果。实践证明,家庭学校结合了,互相理解与合作了,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循环网络,促进学生身心才能健康发展。
三、注重关爱方法,确保教育成效。
1、注重培养自信心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教师必须耐心、细致地研读每个学生,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例如六年级王健同学语言表达方面与一般孩子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更不敢走到讲台上讲话。为了帮助他练习胆量,班主任走到他身旁,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走到讲台上,并且私下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渐渐地,孩子有了自信,敢于发言了。现在他上课总是一丝不苟地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这对他的个方面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2、狠抓常规养成教育
五年级的朱单一同学从低年级起就基础差,养成习惯差,自控力差。因此,班主任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扎实有效地加强他的常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学习常规、纪律常规、生活常规等。在班内以夺星星的形式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各方面都做得好的就记一颗星,学期末给表现好的学生发个小奖状。班主任私下鼓励朱单一好好表现,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只要一有什么进步就给他记一颗星,学期末他发到了小奖状。在他眼里,一张小小的奖状比一百元钱还珍贵。从此,他越来越爱表现自己,表现越来越好。
3、家校协力共培育
要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家庭的教育作用不可或缺。任课教师经常通过家访、电话等途径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双方面及时了解他的方方面面,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径。例如:五年级任课教师,发现杨帆同学常因懒惰而忘了做作业。任课教师与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第二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拿不出作业来。老师无论是:“哄”是“吓”,该生都以不变应万变。怎么办?不断的失败使任课教师不得不重新考虑转化他的方法。之后,任课教师发现他完成了某一项作业时,就及时表扬他,并及时给他记上一颗星,并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多次下来,该生也能和另外的同学一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多次的教育杨帆已经能够认真完成每科的作业了。
4、优秀学生共同进步
在小学六年的最后阶段,同学都很忙,为了让学生能够共同进步,许多优秀学生都能够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例如六年级的优秀学生喻小燕坚持着帮助王嘉立。老师上完课,如果布置了作业的话,她就拿着作业本,端着凳子到王嘉立座位上去看着他做,如果有不会的,就会一步一步的分析给他听,直至他会为止,然后还会找一道题型类似的题目让他做,如果他还是不会,还会教他,直到他会做为止。不仅是课堂作业,还有家庭作业。有时老师一上完课就布置了家庭作业,但他呢,就是不想做,那么喻小燕还是会到他位置上去看着他做,不会还是会耐心地教他,让他懂得解题的方法。但有时老师还是在快放学了才布置家作,这样喻小燕就没时间看着他做了,只能让他自己回家认真做。第二天早上,王嘉立一来喻小燕就会检查他的家作,大多数他都做了,只是有些没做,于是就会耐心地教他做。在喻小燕的积极帮助下,王嘉立同学的毕业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5、帮教工作以活动为载体
在“四帮一’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座谈交流会、开展征文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徐悲鸿故居等。特别是组织学生参观徐悲鸿故居,同学们感想特别深,同学们在故居前拍照留念,有的同学看着徐爷爷的生平事迹感想万分,有的同学看着徐爷爷的用过的毛笔不肯放下,有的同学坐在徐爷爷的曾经坐过的位子久久不肯离开。这次活动效果很好。在活动中让同学们增加了乐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6、唤起教师的爱心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固然有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教师教育失当这个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学生落伍不仅牵涉到学生一个人,还涉及到几个家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有恻隐之心、关爱之心,不视学生为子女至少应把他们当作兄弟姐妹来看,并采取积极、耐心、细致的行动来关心他们。不遗弃任何一个后进生,要与他们交朋友,要早他们身上多花功夫,帮教人员对他们要求不能过高,为他们补上一点、巩固一点、跟上一点,就是成功一点,日积月累,点能成线,线能成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9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之间并且还是相互推动的,怎样将三者合力为一呢?如何推动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呢?现将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如下。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它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从学校育人功能来看,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化活动,它能按一定社会需要,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它具有早期优势,是子女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益于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别教育,最能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最能有针对的对各种社会信息景进行整理、筛选。此外,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孩子对母亲的爱进而发展到对兄弟姐妹、邻里的爱,这就是道德发展的基本原则。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是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组织机构繁多,其教育内容具有广泛性、适应性、及时性与补偿性,其方式方法具有灵活多样性,若善于利用,引导得力,必然会对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在社会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需要,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做准备。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实现 “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 它是促进学校教育整体化,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是形成整体教育的思想保证,是对教育改革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和发展;是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根本途径,是把全党重视、社会共同参与结合在一起的重要举措。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势在必行。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首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从学校教育看,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显滞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忽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从家庭教育看,部分家庭存在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智轻德,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部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或者溺爱,或者虐待,或者强制,或者放任,养成了孩子的不良品德;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落后,有的家庭奉行“金钱或物质刺激”,有的家庭则推行“大棒加蜜糖”等等;部分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家长们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致使孩子也染上同他们一样的坏习惯。
从社区教育看,一方面,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如,社区中还存在“三厅一社一吧”,存在赌、毒、黄等现象。在中学生中流行的电脑游戏、卡通画等,使有些学生沉迷于其中而难以自拔;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有些学生不能抵制“崇洋媚外”的心理;不能辨别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有些学生消极、悲观、自私自利。此外,家长“下岗”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它会促使学生意识到竞争的压力而努力学习,同时也会给一些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有的学生产生轻视自己的父母、轻视工农的思想。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社区教育基础条件不足,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新建的小区层出不穷,在这些社区中,真正符合未成年人成长建设要求的设施缺乏,尽管国家已经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但还远远不够。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之间缺少沟通,使“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没有真正的联系起来,教育思想得不到统一,相互间缺乏沟通,不能形成教育合力;有效的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社区教育也由于缺少学校的配合,不能及时而灵活的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成长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使教育出现了真空状态。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协调发展的途径,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计划、讲针对性、重实效的开展教育活动。
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合作意识。教育是人民的事业,不能单纯的把它归为政府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学校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主动参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都是教育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既要分工明确,又要互为补充、互相配合、互相依赖。在教育过程中,三者之间应加强沟通,增进交流,统一思想,同步教育。为使教育网络切实地运转起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此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
其次,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学校要针对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学校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同时,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社会风气。
学校要开展“教师进家庭”活动,形成家访制度,鼓励教师以家访的形式走进家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力求教育的时效性。同时,学校要开展“家长进学校活动”,诚邀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以了解学校,感受学生的学习生活,增进家长与学生的沟通。
同时,学校要主动与学生所在社区取得联系,创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第一,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使孩子努力方向更明确,避免了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
第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互补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那么,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结成教育网,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使其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第三,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优势。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三个基本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是基础,学校是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社会是重要的依托和平台,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的结合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19-06-16
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比作一棵树。那家庭教育就是树根,学校教育就是树干,社会教育就是树枝。所以首先要把基石做扎实了,就是父母要真正担负起教育孩子的第一手责任,学校把整个体系框架搭建好,社会做一些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第3个回答  2019-04-08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者在儿童成长中各有各的作用
,应使三者形成合力
,才能有效促进儿童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