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斑症怎么治?

身上起斑好长时间

硬斑症是局限性硬皮病的一个类型。依其皮损形态和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斑状硬斑症、滴状硬斑症与泛发性硬斑症三种类型。   (1)斑状硬斑症:皮损多发生在腹部、背部与四肢,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水肿样硬斑。数年后皮损消失,遗留色素沉着。    (2)滴状硬斑症:皮损由无数粟粒状圆形斑点组成,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以颈、前胸和背部为多见。病变进展缓慢,硬斑可完全消退。   (3)泛发性硬斑症:皮肤损害比较广泛,呈滴状或线状,常伴有关节痛、腹痛、偏头痛及内脏损害,部分患者可发展成为系统性硬皮病。现称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并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内脏器官的结缔组织病。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50岁为发病高峰。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4倍。由于病因不明,治疗上无满意方法,一旦罹患,痛苦万状,甚至缠绵终生。故属于难治性疾病。我北方医药研究所医院,集有关国内外医药学资料及治疗本病的经验,应用中西医理论研治硬皮病,取得较满意成绩。我们愿以科学的态度,精湛的技术,竭诚为您服务

【主要症状】

一、分类

1)局限性硬皮病(localized scleroderma)包括硬斑病、带状硬皮病、点滴状硬皮病。

2)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morphea)包括肢端硬皮病、弥漫性硬皮病、CREST综合征(包括肢端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钙质沿积,雷诺氏现象,食管蠕动异常症状,此为系统性硬化的一个类型,予后较好。)

二、症状和体征:

①局限性硬皮病

1、硬斑病:多发生在腰、背部,其次为四肢及面颈部,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肿性斑片,初呈淡红或紫红,经数周或数月逐渐扩大硬化,颜色变为淡黄色或象牙色,局部无汗、毛发脱落,数年后转化为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皮肤活检符合硬皮病改变。

2、带状硬皮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女性多于男性,病变沿肋间和一侧肢体呈带状分布,可为单条或数条,病变演变过程同硬斑病。

3、点滴状硬斑病:多发于颈、胸、肩背等处,约绿豆至五分硬币大小,呈集簇性线状排列,其演变过程似硬斑病。

②肢端硬皮病与弥漫性硬皮病

肢端硬皮病有雷诺氏现象,皮损从远端向近端发展,躯干、内脏累及少,病程进展慢,预后好;弥漫性硬皮病病变由躯干向远端扩展,雷诺现象少,内脏受累多。病情重,病变进展快,予后差。

1、雷诺氏现象:为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波动时出现发白→青紫→变红三相改变,经保暖后可缓解;

2、皮肤:病变过程可分为水肿,硬化和萎缩三期。

【诊断标准】

局限性硬皮病根据典型皮肤改变即可诊断。

系统硬化症: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98年标准:

A主要标准:掌指关节近端的硬皮变化,可累及整个肢体、面部、全身及驱干。

B次要标准:①手指硬皮病:上述皮肤改变仅限于手指;

②手指尖有凹陷性瘢痕和指垫消失;

③双肺基底纤维化。

凡是1项主要标准或2项次要标准可诊断,其他有助于诊断的表现:雷诺现象,多发性关节炎或关节痛,食管蠕动异常,皮肤病理学胶原纤维肿胀和纤维化,免疫检查ANA,抗Scl-70抗体、和着丝点抗体(ACA)阳性。

CREST综合征,具体其中5条症状的3条,或3条以上加着丝点抗体阳性可诊断。

【发病原因】

该病病因、病机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在硬皮病患者中,某些HLA-Ⅱ类抗原表达较常人明显增高。

2、学品与药物:如聚氯乙烯,有机溶剂、硅、二氧化硅、环氧树脂、L色氨酸、博莱霉素、喷他佐辛等可诱发硬皮与内脏纤维化。

3、免疫异常:本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在患者血清中可查到特异性抗Scl-70自身抗体。说明本病的发生与免疫紊乱密切相关。

4、结缔组织代谢异常:本病特征性改变是胶原产生过多,皮肤中胶原含量明显增多。

5、细胞因子的作用:某些细胞因子参与本病的发病,如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

6、血管异常:大多数硬皮病患者均表现有雷诺现象,病理学显示,小动脉和微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

【实验室检查】

可表现为贫乏,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血沉增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免设检查:ANA阳性率>90%,主要为斑点型和核仁型,约20%抗RNP抗体阳性,约50%-90%CREST患者抗着丝点抗体(ACA)阳性,(标记性抗体),20%-40%系统硬化病患者血清SCL-70抗体阳性,(标记性抗体),30%病例RF的性,周围血T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其中T辅助细胞增多,T抑制细胞减少。

【患者调护】

①保持精神舒畅,生活有节律,劳逸结合。

②预防和积极治疗各种感染。

③戒烟,注意饮食宜清淡,不宜食用过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硬皮病典型病案七例供同仁及患者参阅

病例一:任构花,女,42岁。江苏省泗阳县裴圩镇人。1999年1月23日初诊。

患者于1996年秋天开始发现两手指端发冷、发白、发绀,伴有关节酸痛和全身不适,症状渐重,前臂皮肤浮肿、紧张、按之无凹陷,皮肤呈淡褐色,有搔痒针刺感,额颊也发生“浮肿”。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硬皮病”。 1997年起,每逢冬季,手指尖发生溃疡,以食、中指为主,并且足趾也发白、发冷、发紫,偶有胸闷。 1999年1月23日就诊我院。检查:血压140/80毫米汞柱,呼吸76次/分。面部、颈、额之皮肤硬肿,间杂有色素减退斑点。两手臂硬肿,以前臂到腕部显著。手指肿胀发亮,食、中指尖有黄豆大小之凹陷溃疡。胸背、两胁、腋下皮肤绷紧,颈,腹两大腿硬肿,四肢关节活动不利。实验室检查无特殊。皮损以四肢末端、额、颈、胸、背为主,不出汗,吞咽顺利,呼吸尚可,腰脊关节活动不利,伴有酸痛。苔薄舌淡,脉沉细。

辨证:肾阳不足,卫外不固,络脉痹塞不通。

中医诊断:痹证。

西医诊断:硬皮病。

药用:1)今来狼疮丸 每次1包×5.4g,每天3次。 2)薄芝片 一次4片 一日3次

方药:桂枝、红花、当归、 仙灵脾、 肉苁蓉、锁阳、补骨脂、菝葜等十三味,水煎服,每日1剂。

三个疗程天后所有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均已正常,停药随诊未见复发。

病例二:刁煜怡,女,32岁。家住山西省大同市友谊北街。1999年6月23日初诊。

患者于1998年2月无明显原因出现双手遇冷变苍白青紫,伴手指关节痛,当时就诊当地医院按“雷诺氏病”治疗,效果不佳,到1999年1月双手遇冷变苍白青紫症状加重,并逐渐出现周身皮肤肿、硬伴色素沉着,逐渐出现四肢远端、面部皮肤变厚硬,前胸"V"型区间开始色素脱失,1999年6月23日就诊我院。入院时症见: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周身皮肤色暗,以上半身为甚;患者面部、四肢、胸部、腹部皮硬厚,以双上肢远端为重,双手指遇冷或情绪激动易发白青紫,双手指关节屈伸不利;口型变小,伸舌中度受限;无吞咽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脏、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沉34mm/h,ScL-70阳性。

临床诊断:系统性硬皮病。

药用:1)今来狼疮丸 每次2包×5.4g,每天2次。 2)薄芝片 一次4片 一日3次。

验方:化瘀通络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3个月后,患者全身皮肤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明显减少,张口及双手活动受限症状显著改善,皮肤硬厚消退,皮肤弹性增加, 复查血沉21mm/h。继上方服用。于2000年8月2 日来院复查,所有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均已正常,停药随诊未见复发。

病例三:伍琳那,女,25岁。家住贵州遵义香港路民生小区。1998年9月3日初诊。

患者于96年冬末初春无明显原因出现双手遇冷苍白青紫,指关节痛,当时本人未介意,逐渐出现四肢远端、面部皮肤厚、紧、胀及色素沉着,前胸"V"型区间有色素脱失,双手指屈伸不利,张口受限等症状,就诊湖南湘雅医院诊断为"硬皮病",经"火把花根,丹参,VE等"治疗月余,未见明显效果,近2个月间断咳嗽,用药(药物及用量不详)无效,患者为求医治而来我院。患者入院时症见: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周身皮肤色暗,以上半身为甚;患者面部、四肢、胸部、腹部皮肤肿胀、厚,以双上肢远端为重,双手指遇冷或情绪激动易发白青紫,双手指关节屈伸不利;口型略变小,伸舌稍受限;无吞咽不利。间断咳嗽,无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数。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脏检查未见异常,肺部听诊双肺底于吸气末可闻及细小捻发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沉34mm/h,ScL-70阳性 。胸片示:双肺下野间质纤维化。

临床诊断:系统性硬皮病。

药用:1)今来狼疮丸 每次2包×5.4g,每天2次。 2)薄芝片 一次4片 一日3次。

治疗4个月后,患者全身皮肤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明显减少,张口及双手活动受限症状显著改善,皮肤肿胀消退,皮肤弹性增加, 咳嗽及肺部湿性罗音消失,复查血沉21mm/h,胸片示双肺下野纤维化较前好转。共治疗9个月于1999年6月18日来院复查,无明显症状,实验室检查均已正常,停药随诊未见复发。 其实最好还是看医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19
这个情况可以去专科进行局部的激光手术治疗看
第2个回答  2014-02-19
软化皮肤手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