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治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请问这是哪位清臣所言?

如题所述

是曾国藩所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了失意之事,用忍耐来度过,就不会被失意的事情所苦恼;有了快乐之事,用平淡来度过,就不会被快乐冲昏头脑。


扩展资料: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是大清国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两江总督一等毅侯---曾国藩 所言。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了不如意的时候,要会用忍耐来治理,这样才不会为失意的事产生痛苦。有了顺心事的时候,要淡然地对待,这样才不会让顺心的事冲昏了头脑。

【曾国藩语录】
1、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2、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3、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4、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第2个回答  2014-12-30
洋务大臣曾国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