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3D立体视仪真的对近视有用吗?

如题所述

观看3D立体影像能够促进眼部肌肉运动。有眼科专家表示,要想远离近视眼,要多做运动,多看动态的物体,让眼睛随之运动,这样做能够缓解视疲劳,长期坚持,对治疗近视眼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而观看3D立体影像就能达到让眼睛运动起来的目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是裸眼3D,而不是我们在电影院戴3D眼镜看的那种。

眼科医生建议,近视人群可以通过观看裸眼3D视频进行眼部功能训练。这是利用了3D场景的变化,诱导人的眼部肌肉不断来回张弛,训练近视眼患者的眼部肌肉运动,同时增加了视觉焦距调节功能,从而有效改善晶状体调节功能和视网膜成像清晰程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8

长时间、近距离平面固视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的主要成因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视网膜则是弧形,近距离平面物体通过眼睛成像映射到视觉系统里,对眼睛所造成的视觉压力非常大。

①长时间、近距离平面固视,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调节灵敏度变弱,晶状体的弹性变差。

②长时间、近距离平面固视,导致视锥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视杆细胞、色素细胞等视觉神经细胞活跃度降低,导致传导视觉冲动的视神经系统灵敏度降低,因此视敏度降低。

③长时间、近距离平面固视,睫状肌紧张痉挛,导致长时间无法对晶状体进行调节;晶状体长时间凸起,致使眼压升高,眼轴变长,造成近视。

裸眼3D视觉训练,在裸眼3D显示技术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将动态立体视内容与裸眼3D显示技术相结合,基于领先全球的AI瞳孔跟踪技术在眼科学领域独家授权,而打造的裸眼3D视觉训练系统。

裸眼3D视觉训练科学原理是通过看远看近,锻炼眼睛;通过分视融合,锻炼大脑。

①调节理论——打破平面固视

我们的身体长时间保持某一种姿势时,会出现抽筋、发麻等现象,我们会通过按摩或肢体运动的方式,来安全、快速、有效地缓解痉挛状态。由于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负荷重,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不能放松,调节失衡。

裸眼3D视觉训练可以让眼睛看远看近,锻炼睫状肌和晶状体,锻炼眼睛的调节能力。

②立体视理论——利用大脑可塑,锻炼视觉神经系统功能

通过裸眼3D视觉训练观看处于运动状态的虚拟物体,对眼睛的睫状肌、晶状体和视觉系统会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让睫状肌、晶状体、眼直肌、眼斜肌同时获得锻炼。

裸眼3D视觉训练可以通过双眼分视、大脑融合,改善和重塑大脑视神经,改善视觉通道传递能力和视觉图像加工能力,

③诱导理论——眼球运动让眼睛更健康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视网膜则是弧形,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尤其近距离平面用眼让晶状体长时间处于凸起状态,诱导眼轴快速增长。

裸眼3D视觉训练可以打破这种单向快速增长的诱导,控制眼轴的过快增长。

第2个回答  2021-12-03
健康的眼睛是怎样的?
以“看得见”“看得清”为标准?视力1.0?其实,并非如此。
视觉健康的评估不再局限于视力的检测,视力只是判断视力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全面的视觉健康,应包含正常的双眼视功能。
当我们在看东西时,外界物体在双眼视网膜相应部位所形成的像,经过大脑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人们感觉不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物体,而是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这种功能称为双眼视功能。
双眼视功能是双眼视的基础,只有拥有正常的双眼视功能才能享受舒适、持久的视觉。
视功能缺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常见的视功能缺损包括视力、对比敏感度功能,空间、位置和运动敏感性等功能,以及感知的空间扭曲、对方向的误解和位置的不确定性、立体视觉、眼球运动、运动技能水平等。
裸眼3D技术
对于双眼视功能修复治疗,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将裸眼3D技术运用到视感知觉训练中。
传统的视感知觉训练常需要借助分视眼镜进行分视性知觉学习,而裸眼3D的优势则摆脱了眼镜的束缚。
裸眼3D屏幕是平面二维的,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三维图像的效果,是因为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时色彩灰度的不同而使人眼产生视觉上的错觉,从而将二维的计算机屏幕感知为三维图像。
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常常表现异常,这些双眼视功能改变会直接导致明显视觉质量减退及近视发展。另外,视功能的变化可能发生于近视之前,与近视发生有关。
大量数据研究显示,近视患者比未近视的同龄人有着更高的双眼视功能缺损概率,在近视发病后相关性增强,这可能是近视的一个特征和原因。双眼视功能缺损较重的儿童,一年内发生近视的风险可能达到正常情况的20倍以上,而近视发展比较快的儿童的双眼视功能缺损较近视发展缓慢的儿童更加严重,也表明近视进展速度可能与双眼视功能缺损有关。
因此,裸眼3D技术将在动态双眼视功能恢复训练和近视防控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汇鼎3D脑部视觉训练设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