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题所述

三观一般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被大多数人认知的三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

世界观意思是“着眼世界之上”。这是德国知识论中所使用的词汇,指的是一个“广泛世界的观念”。世界观指涉的是一种人类知觉的基础架构,透过它,个体可以理解这个世界并且与它互动。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人生哲学(英语:Philosophy of life),也称人生观,是一个哲学术语。“哲学”一词本身在其领域当中通常至少存在着两层分别为正式和非正式的用法。在正式的语境下,哲学指的是对审美、伦理、知识论、逻辑、形而上学、社会哲学及政治哲学的学术性研究。在非正式的辞令当中,个人的哲学观则被称作“人生哲学”,旨在解决对人类状态的存在性问题,即生命的意义。人生哲学也指哲学思维中的一个特有概念——“生活型态”,最早在德国生命哲学运动中获得推广,其代表性人物是威廉·狄尔泰及包括亨利·柏格森、皮埃尔·哈多在内的几名欧陆哲学家。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人生观的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友谊观、生死观等。人生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当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由于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在阶级社会里,人生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历史上的剥削阶级曾有过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实用主义的人生观、权势主义的人生观,等等。劳动人民和革命阶级也有自己的人生观,如历史上那些为人民的幸福、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的人生观。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同历史上剥削阶级的种种人生观根本不同,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一切进步人生观的合理成份,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看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和最大乐趣,这是高尚的革命的人生观,是共产主义人生观。

价值观(Values)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有益的事物才有正价值。对有益或有害的事物评判的标准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世界价值观调查,监控和分析:民主,对外国人和少数民族的宽容,对两性平等的支持,宗教的作用和宗教的变化水平的支持,全球化的影响,对环境的态度,工作,家庭,政治,民族认同,文化,多样性,不安全感和主观幸福感。价值观也可以说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

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

特点:1.高度的科学性。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2.彻底的革命性。它是为了彻底改造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3.强烈的人民性。它是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的;4.广泛的包容性。它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几十年来,它的巨大认识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调节作用,在我们党的思想建设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得到了充分发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9
所谓三观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三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
【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世界观具有实践性,人的世界观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可将它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指人的在生存活动对于其人生目的和意义。是对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及目标、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决定着人们的具体行为模式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1、人生目的就是指人终生一切行为活动的终极目的。
——其包含着(终生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的主体范围的友爱信仰、最大限度地实现关于自己个人利益的终极目标和其他主体的终极目标的原则和友爱次序的友爱信仰。人生目的存在正确性问题和合理性问题。
——2、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主要包括人们对社会生活所持的总体意向,对人生所具有的持续性信念以及对各种人生境遇所作出的反映方式等。俗地来说就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对待自身所持或好或坏的判断及其据此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3、人生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自我价值指其存在对于自身的意义,即:能否承担建设自身生活的责任,用自己的劳动创造来满足自身对精神及物质的需求,获取独立的社会化人格。
——人的社会价值则指其存在对于社会的意义,即:能否以自身的有用性(知识、技能)参与社会的精神、物质建设活动,用自己的劳动能力向社会交换生存所需生活资料,成为社会进步参与者。
——同时人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前提,人只有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能够为社会提供有用性)才能据此实现自我价值(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
——个人只有获得社会的认可后才能实现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
——人生价值的价值量大小,由人生价值目标的境界及实现程度来决定。是否与社会总理想目标相一致、为实现这一总目标做出了多大贡献,决定社会成员个体的贡献大小。
【价值观】是人们基于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与抉择,也是人们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是人、事、物反映在个人认知中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同时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人的价值观是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选择性与主观性的个人观念。是个人在置身环境中发展形成的,是其生存环境的文化信仰、生活习俗、社会阶层打上的意识烙印,这种意识烙印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民族、阶层、地域的人们之间、存在于不同的个体之间反映在对待同一事物上的观感、立场的差别上。在人群社会里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在面对群体利益选择时人们往往采取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裁决。
——但是人是具有高度理性的动物,利益是第一性的,面对重大决策时一定是要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因而即便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也能通过理性的利益交换、妥协和调节,实现有坚持亦有权变、求同存异的共赢局面。
——所谓朋友就是有共同利益链接起来的同盟者,但不一定是价值观一致的同路人。所以懂得利益分享、交换与妥协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