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家乡的俗语

如题所述

1. 家乡的水是仙水,家乡的土是金子。
  2. 不到异乡看看,不知故乡的美丽。
  3. 丢了家乡口,不如守家狗。
  4. 一个地方的人,一座雪山的水。
  5. 乐时想往他处走,悲时想往自家回。
  6. 没有乡下泥腿,饿死城里油嘴。
  7. 金窝银窝,不如咱自己的草窝。
  8. 为人为到底,送人送到乡。
  9. 不作异乡人,不知故土亲。
  10. 山林宜养鸡,水乡宜养鸭。
  11. 家乡水甜入心,十年不改旧乡音。
  12. 做贼瞒不得乡里,偷食瞒不得舌齿。
  13. 若想家乡美,要种树和花。
  14.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15. 乡里鼓,乡里敲,乡里狮子乡里跳。
  16. 骏马怀念草原,勇士怀念故乡。
  17. 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
  18. 出外由外,入乡随乡。
  19. 离开故乡越远,越是思念故乡。
  20. 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
  21. 没有比故乡美,没有比父母亲。
  22. 出门三里地,就是他乡人。
  23. 家要美好就靠身,人要幸福就靠心。
  24. 听口音便知何地人,看服装便知何乡人。
  25. 树高不离土,叶落仍归根。
  26. 保、甲长下了乡,吓得鸡飞狗跳墙。
  27. 一乡一俗,一湾一曲。
  28. 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
  29. 出门三里地,就是他乡人。
  30. 乐时想往他处走,悲时想往自家回。
  31. 不顾家乡黑,光明照他乡。
  32. 丢了家乡口,不如守家狗。
  33. 家乡的水是仙水,家乡的土是金子。
  34. 不到异乡看看,不知故乡的美丽。
  35. 离城十里路,各有各乡风。
  36. 保、甲长下了乡,吓得鸡飞狗跳墙。
  37. 若想家乡美,要种树和花。
  38. 没有比故乡美,没有比父母亲。
  39. 为人为到底,送人送到乡。
  40. 故乡若有敌人,日夜不得安宁。

望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大批青年人外出或读书,或经商,或务工,导致年轻人与家乡长辈之间的交流相对少了,便少了传承的机会,因此,年轻人对上辈人早年经常念叨的一些口头语的意思恐怕不一定都能解释得了了。

譬如:“鸡不叫,狗不吠”,是指某一个地方很荒凉,而不止是冷清。

“去了个姑姑多了个家(这里‘家’指卧室)”,是指姑嫂不合,嫂子巴不得小姑早日出嫁。

“初一长些,十五短些”,是指某一件事反正是要做的,做一点少一点,别拖。

“东瓜杈上牵到北瓜杈上”,是指说话没有条理,乱扯。

“衣服角都碰死人”,指目中无人,架子大,看不起别人。

“猪吃麦,羊去猎(赶)”,打个比方我叫甲去找乙,结果甲不但没把乙找回来,连自己也不回来了,因为羊比猪更加喜欢吃麦苖,指用人不当。

“被窝里舞棍”,形容地方小,做事施展不开手脚。

“鸭子壳船”,指很小的船。

“鸭子壳”,指很小的汤瓶。

“两人合(这里念gě)一只裤脚”,形容很铁的朋友。

“身上能挂廿四把称”,形容衣服很破。

“鼻头吹得苋菜熟”,是说一个人爱吹牛。

“扁担无钉两头溜”,说的是办事不牢靠,两头无着落。

“朝看源头,晚看水头”,是指出门要看天气。

这些语言虽是家乡人的土语,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它内容广泛,无论是农谚还是歇后语,抑或是俏皮话,都充满了乡土气息。这些方言土语不但丰富了地方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是一方文化的传承和连接在外游子的纽带。或许有一天你在异国他乡听到乡音,听到这些家乡的方言土语,你在感到惊喜的同时,也会倍感亲切而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