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赛博朋克(英文:Cyberpunk)是“控制论、神经机械学”与“朋克”的结合词,中文又称作“赛伯朋克”。

赛博朋克类作品背景大都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结合”的基础上,通常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再以一定程度崩坏的社会结构做对比;

拥有五花八门的视觉冲击效果,比如街头的霓虹灯、街排标志性广告以及高楼建筑等,通常搭配色彩是以黑、紫、绿、蓝、红为主。故事框架是以社会秩序受到政府或财团或秘密组织的高度控制,而主角利用其中的漏洞做出了某种突破。

赛博朋克的情节通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背景设在不远的将来的一个反乌托邦地球,而不是早期赛博朋克的外太空。它实际上标志着针对以往科幻小说不注重信息技术的具体设定的缺点的改善和进步。

具体起源

初期主要倡导者包括威廉·吉布森、尼尔·斯蒂芬森、布鲁斯·斯特林、布鲁斯·伯特克、帕特·卡蒂甘、鲁迪·拉克、约翰·雪莉和菲利普·狄克。其中菲利普·狄克所著作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最受注目,小说亦被改编成1982年电影《银翼杀手》,可以被看作是赛博朋克风格和主题的典型例子。

赛博朋克很大部分是源自1960至1970年代的新浪潮科幻运动。当时的菲利普·狄克、罗杰·泽拉兹尼、J·G·巴拉德、菲利普·荷塞·法默和哈兰·艾里森等作者回避了早期科幻小说的乌托邦倾向,尝试描绘用药文化、科技以及性革命所带来的冲击。

1984年威廉·吉布森发表的代表性处女作《神经漫游者》,吸取了朋克文化和早期的黑客文化,确认了赛博朋克的作为一门科幻类别的地位。

其他同样具有影响力的作者包含了布鲁斯·斯特林和鲁迪·鲁克。日本的赛博朋克作品始于1982年大友克洋的系列漫画《阿基拉》,其后1988年改编成的动画电影《阿基拉》并使得这门科幻类别普及开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09

赛博朋克(英语:Cyberpunk)是“控制论、神经机械学”与“朋克”的结合词,又称赛伯朋克。

背景大都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的结合”,通常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再以一定程度崩坏的社会结构做对比;拥有五花八门的视觉冲击效果,比如街头的霓虹灯、街排标志性广告以及高楼建筑等,通常搭配色彩是以黑、紫、绿、蓝、红为主。故事框架是以社会秩序受到政府或财团或秘密组织的高度控制,而主角利用其中的漏洞做出了某种突破。

赛博朋克的情节通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背景设在不远的将来的一个反乌托邦地球,而不是早期赛博朋克的外太空。它实际上标志着针对以往科幻小说不注重信息技术的具体设定的缺点的改善和进步。

赛博朋克背景:

赛博是Cyber音译,源于希腊文Kyber,原意为舵手。

Cyber源自Cybernetics,代表“与电脑相关的”

大家常见的SONY数码相机镜头上就会有Cyber-Shot的字样,意思说是数码相机。

又有组合词赛博朋克(英语:Cyberpunk)是“控制论、神经机械学”与“朋克”的结合词,又称赛伯朋克。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赛博朋克百度百科-赛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03
赛博朋克(英语:Cyberpunk,又译作“电驭叛客”)是“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朋克”(Punk)的结合词,以信息技术作为主题的科幻故事分支之一。
赛博朋克很大部分是源自1960至1970年代的新浪潮科幻运动。当时的菲利普·狄克、罗杰·泽拉兹尼、J·G·巴拉德、菲利浦·荷塞·法默和哈兰·艾里森等作者回避了早期科幻小说的乌托邦倾向,尝试描绘用药文化、科技以及性革命所带来的冲击。
1984年威廉·吉布森发表的代表性处女作神经漫游者,吸取了朋克文化和早期的黑客文化,确认了赛博朋克的作为一门科幻类别的地位。其他同样具有影响力的作者包含了布鲁斯·斯特林和鲁迪·鲁克。
日本的赛博朋克作品始于1982年大友克洋的系列漫画亚基拉,其后1988年改编成的动画电影使得这门科幻类别普及开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