亜疾病状态"是什么意思?拜托各位大神_

如题所述

亚疾病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自我感觉到不舒服、难受,出现种种还不能确诊为疾病的症状,属于小病阶段、欲病之病,被称为“亚疾病”阶段。“亚疾病”既是个新名词,同时也是千年中医早有的“治未病”理念。它是对人类处于健康与疾病状态的一种更加准确的表达,对人们健康状态的警示性更强。

疾病提出
迄今为止有据可查最早的文献是王红梅女士在2004年第9期《中医药学刊》上发表的《“治未病理论”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探微》一文,在文中提出亚疾病概念并下了定义。

2007年的“亚疾病理论推广研讨会”上,中医研究者陈勇从学术角度阐述了“亚疾病”与“亚健康”概念的不同之处以及概念更新后的意义。

亚疾病概念提出以前,人们把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的“灰色状态”称为“亚健康”。亚健康标志着人类是对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的认识,更是对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群的一种健康状态的提醒。旨在提醒人们:自己的身体已处于随时可能发病的状态,应当注意身体的养护。但现实证明,并没有真正起到这个警示作用,人们更多的误认为——虽然是“亚健康”,但还是健康范围的状态,没有那么紧张和在意。所以并没有切实地采取预防调理措施,直到从“亚健康”状态转变为疾病,才后悔未及。亚健康失去了原本的警示作用,相反会让人们产生误解,于是对人们健康状态有更强警示的,表述这一状态的新概念“亚疾病”创生了。

基本定义
“亚疾病”虽然与“亚健康”的内涵基本一致,但却是对处于健康与疾病状态的一种更加准确的表达,对人们健康状态的警示性也更强。

亚疾病与亚健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亚健康以是否达到疾病指标来划分命名的,没有达到疾病指标但有不舒服症状的都可以称为亚健康人;而亚疾病是以症状(中医叫证候群)来得出中医的证候名从而确定造成症状的原因来自于哪一个脏腑,可以说人的难受状态就是亚疾病的状态。

二、亚健康虽然有了名称但目前还没有诊断的仪器及有章可循的具体治疗方案,体检指标达到了疾病的数值,亚健康直接变成疾病;亚疾病现在有了亚疾病测评仪能够详细诊断出亚疾病阶段的各种证候分类,并且让人的饮食、调理有章可循,通过中医的辨证调理方法消除症状,远离疾病。

三、亚健康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虽然亚但还是健康,也可以说是没病;亚疾病提醒人们要重视自己的不舒服难受的症状,虽然是亚但也是疾病,是中医说的欲病之病,赶快抓紧调理而不得大病、重病,花钱多的病。

发病原因
人体是一个许多子平衡系统构成的有机平衡体,各子平衡系统相互制约和协调而达到动态的平衡,这就是健康状态。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活因素、饮食营养因素、精神及心理因素等均能使人体的个别或若干个子平衡系统的稳态调节出现障碍,进而影响了人体大平衡系统的自我调节或相互调节功能,使其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如这种影响尚未对人体的大平衡系统稳态达到破坏程度,只是处于临界水平中,则可能表现为“亚疾病状态”。

环境因素
1.物理性 包括嗓音、振动、红外线、紫外线、工业或医学激光及迪厅“闪光”、霓红灯、微波、电磁波、放射线、高热、严寒等。

2.化学性 过量天然物质(臭氧)及环境污染物质(汽车尾气、化工厂的排废污水及废气)、化工污染物(苯、汞、四氯二酚、五氯酚钠)、农药有机磷以及烟、酒等物的毒物刺激。

3.生物性 主要有医院或生物制剂工厂等未处理的污水、废物直接污染水源、土壤等成为传染源,亦可因居室或环境中物品杂物、灰尘、垃圾中微生物及寄生虫传染。

生活因素
1.营养、嗜好、营养过剩或不足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工作学习的精力,及促进衰老。

2.风俗习惯 部分地区不良的风俗习惯如吃饭用手抓、长年不洗澡、重男轻女等,会给生理及心理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导致亚疾病甚至疾病。

3.精神状态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心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情绪。情绪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变化、免疫功能变化;影响内分泌,影响内脏功能活动,甚至引起皮肤病、肿瘤等。积极情绪有利于健康;消极情绪易引起心理不良、适应性障碍或不良等亚疾病态,甚至发展到疾病态。

社会因素
在各种社会因素中,如社会经济、规章制度、竞争上岗、晋级考核、科研创造、发明等压力对健康往往起着一定性的影响。社会因素通过心理生理而作用。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密不可分,社会因素常可直接影响躯体健康。

综合因素
实际影响人体健康,发生亚疾病、疾病,是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作用,而且各种因素间相互抑制、相互拮抗、相互促进、错综交织。

疾病诊断
亚疾病测评仪
亚疾病测评仪
根据中医的理论,我们研究出“亚疾病”概念后,又研究出了“亚疾病”的诊断方法,我们打造出千年中医的第一台亚疾病测评仪,定性和定量的、更加科学地诊断亚疾病。亚疾病测评仪可以诊断身体五大系统,能测出十四种中医的证候名,以及七十九种亚疾病阶段表现出的各种症状。

人体的五大系统:

心脑系统、肝胆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胃肠系统

十四种证候名:

心气虚、心血虚、心火亢盛、肝血虚、肝气郁滞、肝火上炎、肺气虚、肺阴虚、肺热、肾阳虚、肾阴虚、胃寒、胃热、胃阴虚。

七十九种症状:

心悸、心慌、精神疲惫、气短无力、舌色苍白、失眠多梦、舌色淡白、眩晕、脉无力、视力减退、肢麻手颤、胸肋串痛、胸肋胀痛、心中烦热、口渴面赤、腰膝冷痛、夜尿多、畏寒肢冷、五更(晨)泄、性功能减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低热、五心烦热、咳喘无力、气少、痰液清稀、神疲体倦、干咳无痰、口干咽燥、舌红而干、咳嗽、痰黄稠、怕热、鼻流黄涕、怕寒、鼻流清涕、胃脘冷痛、得温痛减、口淡不渴、便溏、胃脘灼热疼痛、泛酸、多食易饥饿、便秘、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大便干结…… 

临床症状
1.不明原因地感到失望,急躁而固执,神经质而多疑;

2.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未来,过于敏感,总是觉得有人害他,即使是工作轻松仍很难入睡,容易走极端,喜欢极端思考极端要求他人和自己,也容易被极端事件吸引,喜欢寻找刺激类型活动;

3.无法控制某些欲望,如上网、抽烟、喝酒、批评、性交、暴力等;

4.不顾及他人感受和立场,盲目而迷信强权手段,思维混乱,讲话很难做到清晰而深刻;

5.便秘,腰、肩膀容易酸痛,肾脾解毒能力下降,容易在手臂、脸、腿部生斑点,耳鸣,合谷穴酸麻,耳朵下方腮腺区按下酸痛,有肠胃炎症,胃有胃酸过多、胃痛、胃下垂、胃溃疡(O型血人群明显)等;

6.体内蓄积寒毒或热气过多,拍打手中间的曲尺穴、膝盖正后方的穴位看到淤斑,胸闷气不畅,有积压感;

7.手脚出现痒症状多数无法真正好转,复发频繁,甚至有加重现象;

8.容易患胆囊炎、肾结石疾病,或者已经有了。

如果以上症状一个人有1/3,属于亚疾病状态,如果有半数以上,属于临近发病状态,这些人群一旦到了退休年龄,就容易发生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肿瘤、骨质增生等等疾病。

疾病分类
肺的毛病(肺阴虚、肺热、肺气虚)
得肺结核、哮喘这类病之前,会有一些症状:干咳、痰很少、痰粘、咽干、咽痒、音哑、体虚盗汗、五心烦热、低烧、颧红潮热,这些症状不一定都有,只要有一个主症干咳少痰,再加上一个辅症,比如咽干,就够了。中医把它叫做肺阴虚,这是几千年来中医总结出来的病名,有这些症状,说明肺部已经有问题了,如果用中药调理,把这些症状都去除,肺阴虚调好了,亚疾病不存在了,肺结核等难治的病远离了你。

支气管炎、肺癌是怎么得的?它是来自于简单的口干、咽痛、咳嗽、痰稠色黄、气喘气粗、汗多、烦躁、鼻易出血、咽痒、便干尿赤,只要有一个主症和辅症,有经验的中医就会判断你是肺热,给你开些清肺热的药,症状会逐渐消失了,使你做到了远离了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

肺炎、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他们来自于中医叫肺气虚的亚疾病。症状表现为:咳喘无力、痰液清稀、气短懒言、自汗、神疲体倦、面白无华,如果及时控制调理,将肺气虚控制在亚疾病阶段,一般就不会得什么大毛病。

肺的3种亚疾病都有痰,只是多少和颜色的区别。中医认为,咳嗽是人的一种本能,肺部有毛病了才会咳嗽,目的是把肺里的痰咳出来,痰里面带着病毒病菌,把它吐出去,肺就干净了,最要命的是咳嗽无痰,病毒病菌在肺里出不来。将来可能会得更严重的疾病,因为病毒病菌在体内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吃中药后咳嗽不会马上停止,可能痰会越来越多,但过几日痰没有了,咳嗽也停了,症根去除了,多数人把肺的亚疾病症状误当咽炎来治,总也治不好,耽误了时间,还埋下了祸根。

手脚发麻(肝血虚)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免疫等重要功能。肝硬化、高血压和肝癌,这些让大家感觉很恐怖的疾病,它主要来自于中医的亚疾病“肝血虚”。肝血虚的主要症状是肢体麻木,尤其是手脚发麻,是典型的主症,以及眩晕、失眠、视力减退、面色无华、目涩耳鸣、指甲苍白、妇女经少或闭经、肤痒、肌肉抽动、手颤等辅助症状,加上手脚发麻的主症,自己就可以判断是否是肝血虚了。如果是,就马上去调整,调理到亚疾病症状减轻、手脚灵活的同时,你已远离了那些恐怖的病名。造成肝血虚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熬夜,二是喝大酒,三是纯吃素,改掉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肿瘤(肝气郁滞)
我们谈肿瘤色变,因为它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这个高,还包括到医院,经过手术、放化疗之后的死亡率。

中医经过千年的规律总结出了长肿瘤的环境条件之一,并称之为“肝气郁滞”。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胸肋胀闷或胀痛、善叹息或有梅核气、妇女月经不调或痛经、经前乳胀,这些就是瘤的前兆,最近来自美国医学界的研究也验证了中医的观点。美国对所有得乳腺癌的女性做调查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情绪抑郁,和中医千年研究的主症相吻合。常有此症状的妇女平时可用玫瑰花冲水喝,有益于远离肿瘤、胆结石、肝炎。对花粉等过敏者慎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亚疾病状态指的就是亚健康状态。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注重锻炼身体,让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身体状态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亚健康状态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症兆,如肝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等。亚健康人群普遍存在六高一低,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免疫功能低。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 ,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 ,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 。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 。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第2个回答  2020-10-10
意思就是亚健康。亚疾病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自我感觉到不舒服、难受,出现种种还不能确诊为疾病的症状,属于小病阶段、欲病之病,被称为“亚疾病”阶段。“亚疾病”既是个新名词,同时也是千年中医早有的“治未病”理念。它是对人类处于健康与疾病状态的一种更加准确的表达,对人们健康状态的警示性更强。
亚疾病”虽然与“亚健康”的内涵基本一致,但却是对处于健康与疾病状态的一种更加准确的表达,对人们健康状态的警示性也更强。
亚疾病与亚健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亚健康以是否达到疾病指标来划分命名的,没有达到疾病指标但有不舒服症状的都可以称为亚健康人;而亚疾病是以症状(中医叫证候群)来得出中医的证候名从而确定造成症状的原因来自于哪一个脏腑,可以说人的难受状态就是亚疾病的状态。
二、亚健康虽然有了名称但目前还没有诊断的仪器及有章可循的具体治疗方案,体检指标达到了疾病的数值,亚健康直接变成疾病;亚疾病现在有了亚疾病测评仪能够详细诊断出亚疾病阶段的各种证候分类,并且让人的饮食、调理有章可循,通过中医的辨证调理方法消除症状,远离疾病。
三、亚健康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虽然亚但还是健康,也可以说是没病;亚疾病提醒人们要重视自己的不舒服难受的症状,虽然是亚但也是疾病,是中医说的欲病之病,赶快抓紧调理而不得大病、重病,花钱多的病。
发病原因
人体是一个许多子平衡系统构成的有机平衡体,各子平衡系统相互制约和协调而达到动态的平衡,这就是健康状态。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活因素、饮食营养因素、精神及心理因素等均能使人体的个别或若干个子平衡系统的稳态调节出现障碍,进而影响了人体大平衡系统的自我调节或相互调节功能,使其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如这种影响尚未对人体的大平衡系统稳态达到破坏程度,只是处于临界水平中,则可能表现为“亚疾病状态”。
第3个回答  2020-10-10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 ,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 ,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 。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 。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 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第4个回答  2020-10-10
疾病提出
迄今为止有据可查最早的文献是王红梅女士在2004年第9期《中医药学刊》上发表的《“治未病理论”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探微》一文,在文中提出亚疾病概念并下了定义。
2007年的“亚疾病理论推广研讨会”上,中医研究者陈勇从学术角度阐述了“亚疾病”与“亚健康”概念的不同之处以及概念更新后的意义。[1]
亚疾病概念提出以前,人们把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的“灰色状态”称为“亚健康”。亚健康标志着人类是对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的认识,更是对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群的一种健康状态的提醒。旨在提醒人们:自己的身体已处于随时可能发病的状态,应当注意身体的养护。但现实证明,并没有真正起到这个警示作用,人们更多的误认为——虽然是“亚健康”,但还是健康范围的状态,没有那么紧张和在意。所以并没有切实地采取预防调理措施,直到从“亚健康”状态转变为疾病,才后悔未及。亚健康失去了原本的警示作用,相反会让人们产生误解,于是对人们健康状态有更强警示的,表述这一状态的新概念“亚疾病”创生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