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怎么翻译

如题所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意思:爱美的心,人人都有。

出处:《孟子·告子》——战国时期·孟子

原文: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 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译文:

孟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可以使之善良,这就是我说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质.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

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故。

扩展资料

爱美之心的释义:

1、第一个之:的;

2、人:泛指任何人;

3、皆:都;

4、第二个之:它,指爱美之心。

《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论(人生来有向善的力量),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即人生下来本无所谓善恶),《告子》以两人的论辩开头,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道德及其相关理论。

《孟子·告子》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共20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子·告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9

翻译:人皆有之指每个人都会有颗爱美的心 。原句参考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告子》。

1、字词解释:

(1)第一个之:的;

(2)人:泛指任何人;

(3)皆:都;

(3)第二个之:它,指爱美之心。

2、原文: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白话译文:

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质.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

扩展资料:

古人所说的“美”字所能指代的含义十分丰富。例如,孔子说君子有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里的五美就是品德志趣高尚之人的标准。

白话译文: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2-1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1. The love for attractiveness is native to humans.
2. We are born with a keen thirst for good looks.
3. It is only natural that human beings take a fancy for beauty.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12-1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翻译:
The heart person of love of beauty all has it
第4个回答  2006-12-18
Likes to look good the heart person all to hav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