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背景历史

如题所述

每个人都有良知,只是,什么才可以让它苏醒?暴力、内疚、血缘?
哈山是阿米尔家里管家阿里的儿子,他打心眼里喜欢自己的小主人阿米尔,追随他、保护他,与他一起放风筝,听他讲各种自编自造的故事……在哈山的心目中,自己是阿米尔的好朋友,为他做什么都愿意。
在阿富汗,有古老的风筝比赛,每年都会有很多的少年聚集在一起,放起风筝,并且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对方风筝的线,谁切的多,谁就赢。在阿米尔父亲年少的时候,他曾经切断了14个风筝,至今都没有人破他的记录。阿米尔和哈山这两个少年,也狂热地喜欢放风筝,而哈山,心甘情愿成为那个追断线风筝的人,为了阿米尔,他说“一千次都愿意”,多么朴实、多么无私的爱!
影片开头不久,哈山在追一只风筝,他不用抬头看天,就跑向了某个街巷。阿米尔觉得他不可能追到风筝,哈山说“风筝会落到这里,我知道!如果我错了,宁愿吃黄土”。阿米尔问道:“如果我让你吃土,你就会吃吗?”哈山很肯定地回答:“是的”。十岁孩子的脸上,充满了坚定和执着,他用自己卑微的一切来给予朋友,只是他不知道,阿米尔并没有真正把他当朋友。当然哈山判断对了,他可以不用看风筝就可以追到它!
一年一度的风筝比赛,两个孩子凭借精湛的技艺,切下了最后一只蓝风筝,他们赢了!哈山为了他的朋友,头也不回地跑去追那只战利品风筝。阿米尔等了很久,都没有看到他回来,于是他跑去找哈山。在一个小巷角落,哈山被几个孩子堵住了——那是几个小地痞,曾经欺负过阿米尔,哈山为了保护朋友用弹弓对准了领头的脑袋,他们被迫撤退了。现在,他们回来报复,要拿走那只意义重大的风筝。而哈山面对威胁,毫不犹豫地选择保护那只风筝。于是,在阿米尔的偷窥下,那几个孩子痛打并猥亵了哈山。阿米尔就那么看着,看着……影片外的我们也这么看着,一个朋友愿意为另一个送命,而另一个却不肯为他出头!当一瘸一拐的哈山拿着那只蓝风筝走出来的时候,脚下留着鲜血,阿米尔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也许,在他幼小的心里还不知道什么是内疚,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感激!
此事发生后不久,阿米尔开始庆高冷落哈山。也许,他的父亲是个很坚强的男人,所以阿米尔害怕,所以他想尽办法要父亲解雇哈山父子。他把自己的手表放到哈山的枕头下来栽赃,虽然父亲不予追究,可是极度自尊的阿里还是带着哈山离开了。
我们不知道这个小少年心中为何如此邪恶,也许正是因为他明白自己的邪恶,又害怕被人揭穿,所以就放弃了良知、放弃了道德,不顾一切的掩盖真相,并远离自己的内疚。
某个电视剧里有几句台词:“坏人不能读书,因为他们有了文化,做出的坏事能比任何人都坏”。猥亵哈山的那几个小痞子坏不坏?他们是明坏,而阿米尔,一个心理如此晦暗阴险的孩子,却更让人惧怕!
后来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的父亲带他外逃到了美国。阿米尔长大了,上了大学,找到了妻子。在他内心深处,还有阿富汗的影子吗?还会想起曾经的那个朋友哈山吗?
阿米尔的小说出版了,他等到了自己新书。这时他爸爸的好友行或打来电话,要他去巴基斯坦一趟。于是,对这个从小就鼓励他写作的老人,他毅然踏上了那片土地,阿富汗的邻邦。
本来,阿米尔以为自己只是看看这个老人,这个父亲的好朋友,也是他的好朋友,这个在他们离开阿富汗后为他们打理家务的垂暮老人,没有想到,这个老人却告诉了他一个惊人的事实:哈山是他的亲兄弟。为了保住名声,他才一直让管家承担着这个孩子。他们离开阿富汗之后,哈山帮他们做了管家,可在塔利班政府的暴虐统治下,哈山夫妇为了保卫阿米尔的家,失去了生命。他们的孩子也被送到了孤儿院。老人叫他去救这个孩子,因为他是这孩子的亲伯父。
阿米尔去了,也许,生活和亲人已经教会了他勇敢和承当,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救出了自己的侄子,那个小哈山。他们回到了美国,阿米尔把小哈山视如己出。
影片结尾处,在一片茵茵绿地上,阿米尔亲手教小哈山放风筝,当他们切断了别人的风筝后,阿米尔跑去追,他说对小哈山说:“为了你,一千次也愿意”。
当年的哈山,现在的阿米尔,他们有了同样的意志,一个追风筝的人,一个肯为别人牺牲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