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道德自律道德

如题所述

康德的“自律”原则在西方伦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他强调道德律是意志自律的唯一原则,即道德主体自己为自己制定法则。这种自律原则与自由意志密切相关,意味着道德行为的自由和服从道德规律是统一的。在康德的理论中,道德律是实践理性的表现,是自由的自律,是所有准则的基础,只有在这种自由的条件下,道德法则才与最高实践法则相一致。

中国哲学家牟先生则从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义内在”出发,阐述了道德的自律原则。他以“自律”作为道德的最高原则,认为孔子的仁并非经验概念,而是在具体生活中表现的道德理性法则。孟子的仁义内在于道德心,是先天固有的,体现为道德人格的尊严。牟先生强调,儒家道德哲学强调道德理性的当身性,直根于道德意识,没有任何歧出。

在比较康德的自律学说与儒家仁义学说时,牟先生注意到道德情感的问题。康德认为道德感是后天的,而儒家的道德感则提升到超越层面,成为具体的普遍道德之情。牟先生批评康德未能解决意志自由的客观真实性问题,而儒家则主张道德实践中的性体心体,即道德主体的定然真实,这赋予了道德法则普遍性和必然性。

李先生进一步发展了牟先生的观点,指出孟子的“仁义内在”强调道德主体的自律,与康德的理性自律有所区别。康德的伦理学系统预设了理性与情感的区分,而孟子则通过“不忍人之心”等道德要求,展示了道德的无条件性和普遍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