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之后,印度的发展是如何渐渐落后于中国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11
1. 印度独立之初,模仿苏联模式,但未能全面采纳。其外表的计划经济之下,自治体系依旧根深蒂固。这种模式导致中国在建国初期能够顺利推进众多工程,而印度的大型项目却频繁搁浅,因为缺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2. 印度的工业化步伐因此放缓,并且其改革开放的步伐晚于中国。起跑点的延误,加之社会基本问题的持续存在,使得印度的发展自然不及中国。
3.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众多的邻国,人口规模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然而,中国的人口规模与印度不同,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其人口优势。
4. 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它与多个国家接壤,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以印度斯坦族为主体民族。
5.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河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雅利安人的到来和种姓制度的建立对印度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6. 印度在独立后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克什米尔争端和内部的社会问题。印度的经济发展计划受到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在与苏联的关系上。
7. 印度在21世纪初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但其在法律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改革进程缓慢。例如,直到2018年,印度才废除了存在已久的通奸罪法律。
8. 印度和中国的相似之处包括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但两国的建国背景和历史发展路径存在差异。尽管印度在建国初期实力大于中国,但它未能实现超越中国的亚洲强国的目标。
9. 印度的历史中,尽管有过孔雀王朝和莫卧儿王朝的统一,但分裂和多样性一直是其政治和文化的主旋律。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加剧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10.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与印度的联邦制度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而印度则因为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局限而未能实现同步发展。
11. 印度的“许可证式计划经济”模式限制了其经济发展,而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改革开放使其成功完成了工业化的重要步骤。
12. 印度在军事和地缘政治上的投入限制了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能力。与此同时,印度的民主政治体制和种姓制度影响了教育的普及和质量。
13. 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低端服务业的出口,并未实现产业升级。教育普及的不平等导致大量人口缺乏基础文化素养,这直接影响了印度的发展机会。
总结:印度在模仿苏联模式的过程中未能彻底改革,导致其工业化进程缓慢,改革开放步伐滞后。与此同时,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其人口优势,并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快速发展。印度的社会问题,包括种姓制度和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进一步阻碍了其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