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孩子

如题所述

我提倡低声教育,我也在刻意练习这⻔技能。 之前 在练习的过程中进入了误区——我只看到了“低声”,而 忽略了“教育” 。低声和教育是一个组合,两点都做到 了,才能叫“低声教育”。在此总结以下我的一点心得:

先说我对“低声”的理解:

我讲话的声音并不大,但和他讲话的时候,我会刻意再调低1个分⻉。为什么要比正常 音量再调低1个分⻉,这个很关键。我之前说我忽略了“教育”二字,是我发现孩子没犯错的 时候,做到低声说话并不难。难在他犯错的时候,需要我进行教育的时候,我还能不能低 声?不可否认地说之前我并不能。

我儿子不算调皮,但他会做些傻事,比如故意把自己的手表从窗户扔出去,也不去捡回 来。以前面对他的愚蠢行为,我会发怒,说话音量就会不自觉的增高,越说越怒。现在的我 会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的音量,因为初始音量并不高,那么把音量迅速调低就很容易,同时人 就会冷静下来,怒火的燃点也会迅速冷却。

如果把教育孩子比作是一场“战斗”的话,“低音量”就是我的战术。在一场战斗中,谁先 被激怒谁就输,我对战斗输赢的定义就是:暴力即输。如果在一场战斗暴发之初,我不克制 音量,按我对自己的了解,那我输的机率会很高。

所以为了自己不被情绪牵制,练习低声讲话很有必要。在最初练习的时候,不是用正常 声音讲话,是刻意调低1个分⻉,这才叫刻意练习。战斗随时打响,要把低音量变成为 一种生活里的习惯。

再说我对“教育”的理解:

做到了低声说话显然不够用,就像视频里说的那样,现在是2020年了,你的教育理念是 不是也与时俱进了呢?你还会用1979年的地图为你导航吗?你会愿意你的医生用1979年的顶 尖科技来为你进行诊断和治疗吗?

也就是说,当年父母用在我身上的那套方法,现在我还能用在我的儿子身上吗?这里先 不做定论。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教育对我来说是一⻔很深的学问,我还在努力学习 中。我也相信每个人各有一套对自家小孩的独⻔方法。只是当我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结合 在教育我儿子的过程中得到的感悟,产生了一种不谋而合的共鸣。

我前面提到,我对战斗输赢的定义是暴力即输。为什么,先看我模拟的这段对话:

A:难道孩子犯错我还不能生气了吗?我生气了我还不能吼两声骂两句呀,可他还不听我怎 么办,我只能打了呀,我没办法了呀。我这样都是为他好。

B:你会因为你的好朋友不听你的建议而动手打她吗?

A:不会。

B:那为什么你可以不去打别人,却要打你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呢?

A:小孩子我要对他负责任,说不听么只能打了呀,打了确实有用呀,他后面就是听话了呀。

B:如果有人因为你不听从他的话动不动就打你,你又打不过他还不能报警,你会怎么办?

A:我可能会杀了他。

B:假设你胆子小,不敢杀人,你怎么办? A:这么恐怖?那我只能听他的话了。现实生活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B:现实生活就是发生了这种事情,你就是那个打你的人,你的小孩子就是那个挨打的你。 因为小孩子打不过你,也不会想到报警让警察抓你,更不可能想到去把你杀了。因为他爱 你。所以你打他,他就听话了。他是真的听你的话吗?并不一定,更多的是在你的精神威胁 与武力压迫下才听从的,因为如果他再不听,他怕自己被你打死了。他也不知道如何用未成 年人保护法来保护自己。

A:那他为什么不听我话呢,听我话不就没事了吗?再说了,他是我生的,我当然可以打 他。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被揍大的呀,我现在不是也挺好的吗?

B:人都是独立又复杂的个体,小孩子也是。你其实并没有意识到一点,你已经开始介入另 一个人的人生,而这个人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会在这个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你现在没 事,但你并不能保证你的孩子以后会怎么样。你看到的是,通过打他达到了让他听话的目的。你不觉得这样做很自私吗?孩子的内心是否真的与你达成了对某件事的共识?孩子的内心里有没有对你这种不得已而打他的举动,达成了谅解?这一切,你是否在意过呢?

成年人的世界里,现在有谁会对某人某事轻易地置气或发怒吗?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 的。更不用说因为一言不合而动手打人了。成年人之间懂得互相尊重,知道因为人与人之间 的差异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人,成年人知道一个最起码的边界在哪里,这个边界约束了你的 行为。这个边界就是禁止暴力,你不能越过这个边界,否则你会承担相应的后果。

同样的, 这个边界一样适用于孩子身上。自从他脱离母胎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他是拥有独 立人格的一个自然人。即使他的人格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有权力去哭去笑去撒泼,虽然少了分寸感,但这是他的人权。我们也要尊重孩子,因为有尊重就有边 界。你不尊重他,自然不会把这个边界放在眼里。

暴力指的不仅仅是身体暴力,还有语言暴力。当孩子犯错时,向孩子发出你很生气这个 信号当然是必要的,但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而不是通过负面情绪来表达。当我们处理事情的 时候,一旦带入情绪,就很难让事情在一个良好的场景下开展。而有些负面情绪用在小孩子 身上,对他们并不公平。比如:恐吓、指责、控诉、抱怨、挖苦、刻薄......这些情绪的词语,他们听得懂,虽然他们还小,但人对这些语境天生就有一定感受力。他可能不会用相同的语言去回击你,他可能回用无声的反抗或极端的行为伤害自己来反抗你。

在战斗中,我的战略就是尊重。没有尊重,什么战术都是没有基础的。在战斗中,一旦 我使用了任何一种暴力,即使他最后听从了我,也只是暂时地达到了我的目的 ,而没有解 决本质上两代人沟通的问题。不仅问题没有被解决,还加重了对孩子心里上产生的不良影 响。形式上你赢了,本质上你输了。一切都是白废,你白发了一通脾气,他白挨了一顿揍, 因为下次同样的事情还是发重演一次,这叫沟通逆循环。

导致我们沟通逆循环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父母权威感在作祟。父母权威是必须要 树立的,“坐⻋必须坐安全座椅”,“每次看电视不能超过30分钟”,等等。一些安全性上的, 生活上的、道德上的,法律上的边界问题,没有商量余地的事情,是必须要有父母权威的。对子女有合理的要求,有控制而⻛格灵活;当他们认为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控制时,就坚决控 制,但也对孩子解释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鼓励孩子同他们交换意⻅,尊重孩子的兴 趣、意⻅及独特的人格。这是正确的“父母权威”的体现。然而过分的追崇父母权威,那种无论对错都必须听你的,就是暴君式父母。武志红说过:活在全能自恋中的人,只接受别人给他积极回应;其他回应,都觉得挑战了全能感,然后产生自恋性暴怒;暴怒投射出去,就认为对方是在恶意作对;对恶意作对者,绝不能低头,否则羞耻......暴君式父母与孩子的对话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俯视视⻆,而没有尝试从孩子的视⻆自下而上的去沟通。所以这样的沟通方式的结果往往是一方情绪上的释放、另一方情感上的压抑。

低声教育,教会了我尊重孩子,不带情绪化的与孩子进行正面积极的正向沟通。跟孩子 低声说话,降下的不止是声调,还有那颗浮躁的心。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他建立一套应对这个世界的知识体系,教会他和世界相处的能力, 我们应当教育他们,这个世界是处在持续变化中的,他们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世界 观。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教育我们的孩子保持谦卑和好奇心。(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