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的迷宗拳是否失传了

如题所述

  没有失传,目前还有。

  迷宗拳又称燕青拳、迷踪拳、猊宗拳、迷宗艺。一种汉族传统拳术。有关此拳起源的传说颇多。或称创自宋代燕青。故名“燕青拳”;或说燕青雪夜逃往梁山,一边前行,一边以树枝扫去足迹。后世取此意遂以“迷宗”名其拳;或说燕青之拳学自耍猴人“半夜仙”。其拳是取猊宗猴灵敏善跃的特点编成,故名猊宗拳;或说此拳是取各家招法编成,难明其宗,故名迷宗拳。这些传说多无史料凭据。拳械套路有三十六路,有“迷踪三十六,艺成天下行”的说法。

  迷踪拳第八世传人:

  王树田,现任沧州市武术协会委员、青县迷踪拳研究会秘书长。1956年生于青县陶官营村,8岁随父王长荣习武,寒暑易节,从不间断,12岁就出场表演。1992年应聘到青县实验小学任武术总教练。在校组建400人武术方队,演练迷踪拳,多次为市县各级表演,气势宏伟,极为壮观。其间撰写的《错招的妙用》一文1994年6月15日在国家级刊物《体育之声》上发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8
十多年前深入人心的旧版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影响了几代人,播放期间曾创下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而它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更是被人传唱。而当年不少人为《霍元甲》倾倒的很大原因是该剧的爱国题材和英雄霍元甲千变万化的“迷踪拳”……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霍家迷踪拳正在渐渐变味与消失……

近日,一位文化界人士告诉记者,南昌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经常在人民公园练习打,是霍元甲第三代嫡系传人,精通霍家迷踪拳,但鲜为人知。获悉后记者前往拜访了这位一代国术大师霍元甲的传人。

少时立志练拳强身战病魔

拜访老人的那天雨很大。老人名叫李子怀,85岁,没有记者想象中“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的身段,但看上去却很矫健,其练得变了形的双手以及轻巧的身子,明显地表明这是一位功夫相当了得的“高人”。在李子怀老人的家里,他向记者回首了很少向外界透露的几十年苦辣酸甜的习武岁月。

李子怀是宁波人,因早产3个月,身矮肚大,侏儒模样,到4岁时还不能自己行走,而且终年疾病缠身。一次邻居的婶婶对其母亲说:“李子怀聪明是聪明,可惜他肯定过不了10岁。”这番话被李子怀听到了,遂萌生练拳强身之念。李子怀的第一位师傅是父亲所开饭店里的厨师,这位厨师会些拳脚,每天早晨都要练功。于是李子怀的父亲每天背着儿子到厨师那里学练拳。后来李子怀又向一个姓张的师傅学习,张师傅当年约50岁,以卖豆浆为生。在张师傅的谆谆教导下,李子怀开始学习台门拳术、南拳和气功。数月后李子怀身形有所改观,胆量也大了,并经常能在人肩上直立而行走于马路上,疾病也不再来侵扰了。后来张师傅回了老家,没人教,李子怀就自己练。

12岁那年,李子怀父亲开的饭店因亏损关闭,一家人迁到一个某品牌的热水厂宁波分销处旁住下。分销处的朱润身先生约30岁,是上海精武会第一届毕业生,朱润身早上在县武术馆就教,晚上教两个店内的学徒。李子怀因爱好习武,几乎每天都要跑去观看,朱润身见李子怀南拳打得不错,称其是个可造之才,并慷慨收其为徒。从此,李子怀与馆内30多位同学共同锻炼,学到了太极拳、大战、击拳、脱战和少林拳等。

精武会里练就“小老虎”

13岁小学毕业后,因生活困窘,李子怀经姐夫介绍,只身到上海谋生,起先在一艘外洋轮船里做服务生,3个月后又到上海虹口五金店当学徒。后来因战争缘故,五金店关门,李子怀便失业了。失业后,李子怀仍然坚持练武。 17岁那年,李子怀在练拳的过程中偶遇正在精武会学习的两位朋友,他们见李子怀的手脚非常快、精武拳套功底好,遂正式介绍其加入上海精武会,从此李子怀走进了他武学生涯的梦想殿堂。在精武会,李子怀从王逢春(霍元甲第二代嫡系传人)、鲍希勇、罗光玉、田兆麟等名家那里学到了正宗霍家秘踪少林拳、霍家迷踪拳、鹰爪拳、螳螂拳、太极拳等。其中李子怀还深受王逢春老师的厚爱,被单独传授技击。在精武会做学员的4年内,李子怀共学到80余套拳术。他勇于实战训练,进攻猛烈,躲闪灵活,素有“小老虎”之称。25岁那年,精武会举行最后一期毕业考试,李子怀获得少林秘踪拳高级毕业第一名,并得文凭和锦旗奖品,遗憾的是,文凭、锦旗等珍贵物品在“文革”中被抄走了。

1960年被迫来到南昌

为了把拳术推向社会化、实战化,当年上海精武会成立了武术研究团,由陈仁镐任团长,李子怀担任顾问,后陈因故前往宁波,李子怀便全面负责团中事务。后日军进驻租界要接管精武会,会中师生纷纷逃避,精武会因此关闭。日军退出后,精武会的师生相继回来,为弘扬精武精神,把霍家遗产继续传下去,李子怀出任少林派之义务教师。

1945年抗战结束后,精武会在上海大光明影院举行庆祝演出,李子怀主持了该场表演。这个时期,李子怀也接受了上海文联协会邀请,在绍兴路文联社表演了精武拳械和霍公迷踪拳法,博得文化界的好评。解放后的1954年,李子怀被调到上海一家油漆厂工作,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精武会,精武会研究团便逐渐流散解体,但不久后再次组团。而随后一场整风运动让李子怀永生难忘,他因写过几张“大字报”,便被冠以至今他还弄不清叫什么的罪名。1960年,李子怀因所在的油漆厂关门,便和一部分同事被迫“支援内地”来到江西南昌造漆厂。

要把霍公的遗产传下去

李子怀到南昌后,对上海的精武会依然非常牵挂。1968年到1980年,曾3次回上海精武会探望老同学。此后又多次应邀到上海精武会参加国际精武武术邀请赛。

为使霍家遗产能更加发扬光大,李子怀1996年被邀请到新加坡精武体育会作武术交流。在南昌的40多年间,李子怀先后义务授徒数百名,可谓桃李满门。而现在李子怀老人自己仍习武不懈,每天早晨4点起床习武,每周还坚持3天骑自行车从昌北的住处赶到人民公园晨练。现在老人的身子依然灵活轻便,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还高兴地表演了几套动作,一连几个旋风腿铿锵有力,且拳姿稳确,出手迅速,一套拳下来也不觉气闷心慌。 当年和李子怀同时习武的师兄弟如今很多人已“过身”了,在世的也大多身体欠佳。和他同辈的会正宗霍家迷踪拳的更少了,霍家遗产在逐渐流失。李子怀老人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如今各地的精武会所传授的霍家迷踪拳都已经变了味,并有不少动作错误。1996年他在新加坡时,就纠正了那边传授的霍家迷踪拳不少动作。

现在,李子怀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霍家遗产原原本本地推向世界和民间。因当年武学资料被毁,所以现在李子怀老人在家写书,他要将他所掌握的正宗霍家拳术写成资料,拍成录像,便于代代相传,使精武这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永闪光芒。(目前,李子怀是上海精武体育会荣誉会员,新加坡精武体育会永久会员,1999年入选《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

身怀绝技为何默默无闻

身怀绝技的李子怀老人应该说在尚武的年代甚至包括现在,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武艺来为自己换取荣誉以及财富。但记者见到老人的家却异常简单:两室一厅,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而到现在,除了武术界,外界几乎没有人知道李子怀这个人。

南昌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徐耀光告诉记者,南昌市武术协会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恢复的,约1987年李子怀加入武术协会。现在李子怀是南昌市武术协会的理事。李子怀为什么一直默默无闻,徐副主席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其语言不通,因为李子怀到现在还是讲上海话,人们和他交流非常困难,这就影响到其他人对他的了解;其二可能是所谓的“历史”原因,还有他自己的个性使然。李子怀不喜欢对外宣传,他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练武不辍,弘扬国粹,目前李子怀老人可以称得上是霍家拳的“活字典”。李子怀1996年被邀请到新加坡精武体育会作武术交流,还是其省话剧团的一个学生到新加坡演出时,偶然和当地精武会联系上而使然的,而在此前,新加坡精武会已寻找李子怀老人六七年了(当年去新加坡时,徐耀光也一同受邀前往)。

-相关链接:霍元甲与精武体育会

霍元甲(1869年~1910年),字俊卿,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近代著名爱国武术家。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后霍元甲将祖传“秘踪拳”发展为“迷踪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间体育团体“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将祖传“迷踪艺”拳法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世人。

1910年9月,霍公不幸遭日敌暗害。后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1916年,“精武体操会”正式易名为“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还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后各地相继创办分会,十多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
参考资料:中华网
第2个回答  2013-11-28
是的,已经失传了!现在流传的没以前那么厉害!
第3个回答  2013-11-28
迷踪拳就是燕青拳,得名于浪子燕青。
第4个回答  2018-08-22
电视剧没好好看。明明就规定偷学别家功夫是江湖大忌,霍元甲及各派武学之长,创迷踪拳。他是怎么学的别派武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