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单中的李绩是谁?

是隋唐时期的!
是不是徐茂公?如果是的话为什么叫李绩?
听人家说是因为徐茂公字世绩,被封国姓李,因世字不能用,所以叫李绩。是不是这样的?
好的可以加很多分哦!
不过必须先回答我的两个问题!
不过最好发一下李绩(可能是徐茂公的资料)的资料。

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李绩)

徐懋功(李绩)(594—669),原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唐高祖赐徐懋功姓李,李世绩。后又避太宗李世民讳,遂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

徐懋功(李绩)在其戎马生涯中,能谋善断,有杰出的军事才干。初在隋末为瓦岗寨义军军师,推翻隋朝残暴统治。降唐后帮助李世民统一天下,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征服高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边境的安定与和平上战功赫然。唐太宗曾极口称赞他“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享年七十六。高宗谥贞武,陪葬昭陵。所造坟墓按照汉代卫青、霍去病故事,形似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矗立在陕西礼泉县九嵕山下。上元元年(760),唐肃宗把他与李靖一起,誉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李绩知医,曾奉敕与许敬宗、苏敬、于志宁等人编修《新修本草》行于世。另又有《脉经》一卷,系徐氏自撰之书。

瓦岗寨起义

李绩出身于土豪,“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他为人慷慨,仗义疏财,与他父亲“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①。大业十二年(616),翟让在瓦岗(今河南滑县南)聚众起义。这时,十七岁的李绩也前来参加。他劝告翟让说:“东郡于公与绩皆为乡里,人多相识,不宜侵掠。荥阳、梁郡、汴水所经,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资。”翟让采纳了他的建议,率军西进,很快攻入二郡境内,掠取公私商船,因而“资用丰给,附者益众”②,队伍很快发展到一万多人。瓦岗军的发展与壮大,引起了隋皇朝的恐惧与不安,立即派荥阳通守张须陀率军前来镇压。翟让用李密的计谋,于荥阳大海寺附近同张须陀交战,李绩与李密将隋兵团团围住,经过浴血奋战,杀死张须陀,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

李绩见李密的才干胜过翟让,便与王伯当共同劝说翟让推李密为主,于是李密被尊为魏公,成为瓦岗军的最高统帅。不久,李绩以奇计于洛水大破隋将王世充军,因功封为东海郡公。当时,河南、山东发生了严重的水灾,饿殍满野,隋炀帝虽命令开黎阳仓救灾,但由于政令紊乱,仓吏又不能及时散发,致使每天饿死数万人。李绩遂向李密献计说:“天下大乱,本是为饥,今若得黎阳一仓,大事济矣。”李密接受了他的建议,命他率本部五千人马向黎阳仓进发,在其他义军的配合下,当天即攻占了黎阳仓,并迅速开仓济贫,任民所取,因而博得了饥民的热烈拥护,纷纷加入了起义军,“一旬之间,胜兵二十万余”。从而迅速地壮大了队伍,开创了起义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义宁元年(617),瓦岗军发生内讧,李密设计杀死翟让,李绩也被门卫砍伤。李密将李绩扶入帐内,亲自为他上药,并让李绩与单雄信等人统率翟让旧部,“中外遂定”①。

事后,李密骄傲自大,又不抚恤士兵,仓粮虽多,但府库无钱帛,战斗获胜,又无所赏赐,兵士不满。李绩见军心不稳,一再提醒李密,指出他的失误。李密很不高兴,遂命他出镇黎阳。“虽名委任,实亦疏之”②。

宇文化及于江都缢杀隋炀帝后,率十万大军北上,奔东都洛阳而来。越王杨侗刚即帝位,自度抵挡不住,遂诱降李密,命他讨伐宇文化及。李绩奉命守仓城,于城外掘深沟,加强守备。宇文化及来势汹汹,架设攻具,四面攻城,但受深沟所阻,不能到达城下。李绩又于沟中挖地道,出击敌人,宇文化及大败而去。

武德二年(619),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入关降唐,李绩仍据守黎阳等十郡之地,未有归属。后听从魏徵的劝说,决定归唐。他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于是派人至长安献于李密。使者初到京城,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唯有给李密的信函,感到奇怪。使者奏明了李绩的本意,高祖十分高兴,并称赞他“感德推功,实纯臣也”。即诏授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加右武候大将军,封曹国公,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其父李盖也受到了封赏。并令李绩统“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17
李绩
李绩

(594~669) 唐初名将。本姓徐,名世绩,字懋公。入唐,赐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徒居东郡卫南(今河南浚县东南)。父盖,家豪富。

世绩十七岁时,从翟让起义于瓦岗寨。大业十二年(616)李密加入瓦岗军后,世绩与王伯当劝说翟让推李密为主。十三年二月李密称魏公,以世绩为右武卫大将军,封东海郡公。

在瓦岗军破隋将张须陀、王世充诸战役中,世绩皆有功。同年,李密采纳了他的建议攻取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开仓赈济饥民,人心归附,壮大了起义队伍。武德元年(618)世绩随李密降唐,封曹国公。此后数年间,他从秦王李世民平定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先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的河北起义军,又主持和参加镇压兖州(今属山东)徐圆朗、江淮辅公祏起义军诸战役。

李世民即位后,任命他为并州总管。贞观三年(629),李绩与李靖分道击溃东突厥颉利可汗之众;次年,平定东突厥,从而安定了北方。兵还,任并州都督府长史。十一年,改封英国公。他在并州共十六年,号为称职。十五年,迁兵部尚书。十七年,以特进、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二十三年,太宗病危,贬他为叠州都督,又嘱咐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继位后委李绩以重任,以便获得他对嗣君的忠诚。高宗即位,立即将他召还,任命他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务。后累进尚书左仆射、司空。总章二年(669)卒。

李绩善于用兵,史称他“临敌应变,动合时机”。他与人一起筹划时,凡有可取者,立即采纳;告捷之时,归功于下。因此部下都乐于效力,所向克捷。后世论唐代名将,必称“英、卫(李靖封卫国公)”。他饱经世故,善于趋避,左迁叠州都督时,奉诏即付,竟不还家。高宗欲立武昭仪(见武则天)为皇后,大臣多反对,高宗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回答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因此,李绩礼遇隆重,一生没有遭到挫折。

李绩孙徐敬业,嗣圣元年(684)起兵反武则天,兵败被杀。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0483.htm

第2个回答  2006-12-16
李绩
李绩 (594年—669年),原名徐世绩,号懋功,曹州离狐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

出身富户,17岁时正值隋末农民起义,跟随翟让参加瓦岗军。在李密成为瓦岗军的首领后,徐世绩因军功被封为东海郡公,驻守黎阳。在李密谋害翟让时,被乱军砍伤。618年击退了北上的宇文化及。瓦岗军失败后归降唐朝。

入唐后,唐高祖说徐世绩是“纯臣”,赐他姓李。后封英国公。贞观年间,曾参与平定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的战役。武德八年(625年)突厥进犯,李懋功讨伐,贞观三年(629年)大破突厥,俘五万人而归,镇守并州十六年。贞观十八年(644年)随太宗亲征高丽。总章元年(668年)李懋功率兵至鸭绿江,与薛仁贵会于平壤,攻克平壤,凯旋而归。

唐太宗晚年,为了使徐世绩忠于太子李治,将他贬为叠州都督。唐高宗即位后根据唐太宗的遗命恢复了他的职位,后避唐太宗讳,改名为李绩。之后支持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总章二年(669年)卒,享年七十六岁,陪葬昭陵。因后来其孙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称帝,徐氏满门抄斩,徐世绩也被剖棺戮尸。 到后来唐中宗夺回政权之后才平反,改葬。

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被演义成瓦岗寨的军师,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徐茂公。
第3个回答  2006-12-17
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李绩)

徐懋功(李绩)(594—669),原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唐高祖赐徐懋功姓李,李世绩。后又避太宗李世民讳,遂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