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人渣吗?是坏人吗?遗臭万年?

汉族以汉高祖为耻辱吗?

不是。
刘邦总的来说还不错。史书称他为人豁达大度,这样的人应该不算坏。他如同平常人一样,好酒及色。年轻时他也最佩服的是信陵君,因此一度想到魏国投到信陵君的门下。可是刚到魏国信陵君就死了,于是投到原信陵君门客外黄令张耳的门下,与张耳成为至交好友。秦国灭魏,张耳成了通缉犯,刘邦回到了家乡。
刘邦虽然没投成到信陵君的门下,但是信陵的为人作风对刘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刘邦以后的为人处事几乎是信陵君的翻版。正是他这种性格,使的很多人投到他这边,乐为他所用。而刘邦这个人总得来说还是很讲义气的,对待有功之人一向不吝封赐,这点与项羽成强烈对比。另外对待他仇人,他也恩怨分明。比如他的大将雍齿是刘邦生平最讨厌最恨的人,好几次在刘邦最困难时反水,但是这人功劳也多也大,因此刘邦想杀他却舍不下手,只好恨的牙痒痒的,干生气没办法。要是项羽,早解决了。
刘邦当上汉王之后,虽然长期与项羽交战,但是他从来不忘记治下的百姓,打击豪强、商人,努力恢复自己统治区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多次下求贤如昭书。战争间隙回到封地他立即就奖励那些勤于耕种的农民,升他们爵位,同时有限度的减轻他们所承受的赋役。而项羽还是那样,死性不改,动不动玩屠城。
还有成功后对待功臣。刘邦做的比后世绝大多数君主都要好。汉初的功臣中只有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死的冤。但是这两人的死跟吕后有很大关系,象韩信,在被贬为侯后,刘邦压根就没想过要杀他,是吕后要杀他们。吕后杀他们的目的很简单,这两个人身份合适,他们于刘邦来说不是刘邦的嫡系,但是功劳很大,杀他们俩可以震摄其他功臣,从而稳困她吕氏外戚的地位。
刘邦的功臣中占主导地位的刘邦早年在沛县的一帮狐朋狗友,包括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王陵、灌婴、夏侯婴等;另外是一些技术人才,如张良、陈平、张苍、郦食其等。这些人构成了刘邦集团的核心,而且这些人把持了从汉祖到汉景帝初期国家的军政大权,汉朝前50多年的丞相基本上从上述这些人选出的。
汉初的由汉高祖功臣出任丞相(相国)的主要有:
1、汉高祖时期:萧何(相国)
2、汉惠帝时期:萧何(相国)、曹参(相国)、王陵(右丞相)、陈平(左丞相)
3、吕后时期:陈平(左丞相)、审食其(右丞相)
4、汉文帝时期:周勃(左丞相)、陈平(右丞相)、陈平(丞相)、周勃(丞相)、灌婴(丞相)、张苍(丞相)
5、汉景帝时期:审屠刚(丞相,刘邦功臣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21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经考试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和吕氏结婚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和家人来到了沛县,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利用迷信

历史史料中对于刘邦和其他皇帝一样也有很多迷信的传说,一次,吕后和女儿在地里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们要了点水喝,喝完水讨好地说她们娘俩都是一副贵人相。等老人刚走,刘邦也回来了,吕后便把刚才老人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也很高兴,他赶紧又追上了老人,让他也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说刚才之所以说他的夫人和女儿长得贵人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刘邦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刘邦一听高兴极了,拜谢了老人就回去了。

后来,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走到丰邑县的大泽休息时,刘邦喝了些酒,然后松开了刑徒们身上的绳子,让他们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都表示愿意跟着他。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前面负责开路的人回来告诉他前边有条大蛇拦路,没法通行,刘邦喝得有点醉了,训斥说:“我们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开众人,自己到了前边,见一条蛇横在路中间,便拔出宝剑将蛇一剑拦腰斩断。又走了一段路后,刘邦觉得头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后边的人。一会儿,后边的人赶了上来,对他说在路旁看见一个老太太哭,问她原因,她说有人把他的儿子杀了。又问为什么被杀,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刚才变成蛇,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才如此难过。大家当时觉得是老太太说谎,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刘邦听说了,心中暗喜,以后便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刘邦很奇怪,问妻子原因,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所以很好找到。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来投奔他。实际上,这种谣传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国家之后,有意编造的,以此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有王者之气。

由于这些传说,刘邦在当地的威信逐渐提高,跟随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他被当地人称为沛中的豪杰

总之,他大体是一个好人,
第2个回答  2010-07-21
一朝功成万骨枯。
很多人队刘邦褒贬不一,但是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在看历史问题的时候,个人感情倾注的多少往往决定了一个任务的高大和渺小的程度。而今天,我只从一个角度谈谈刘邦,或许能改变或者加深您对刘邦的看法和认识。
说起来要从唐朝开始,唐朝有个叫章碣的人,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焚书坑》,诗曰:"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就是因为这"刘项原来不读书",成了不读书才能干大事,或是读书人干不成大事的有力论据。这本来是说那些不读书的人也能闯就一番事业的,但是历史毕竟是掌握在读书人的手里,他们哪里希望别人不尊重读书人的地位呢,所以基本上,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问题。那么人们是如何看的呢?人们多认为刘邦是个不读书的流氓,没文化的无赖,再引申下去,连人渣这样的字眼也都出现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都知道唐有唐诗,宋有宋词,而在汉呢,汉代除了中后期的汉赋之外,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篇章分别是《垓下歌》、《大风歌》、《鸿鹄歌》,说来可笑,这些名篇便是那不读书的俩小子完成的。《垓下歌》我们知道,来自项羽,《大风歌》和《鸿鹄歌》便是刘邦的佳作了。那么我们来赏析一下。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攻打黥布,黥布败走,刘邦对手下人说:"你们哥们儿几个去追吧。到了俺老家了,我得回家看看。"就回了老家沛。这老刘家的老三,大伙是全知道的,当年是个小亭长。可是现在我刘老三回来了!我高祖还乡了。排场自然是要讲了,吃、喝、玩、乐。喝得高兴时,高祖就在酒桌上即兴唱起来了,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现在能看到的就只是这么三句。我国的古诗极少有三句的,从《诗经》起诗就讲究双数,就这首出了单。多数人对这诗没有怀疑,喝多了点,就忘了是单是双了,这也可能。但是,我总是觉得,"安得猛士兮"前面,还应该有个什么兮什么。因为看这诗写得这么好,不像是醉得不行了,不至于乱来。是不是当时用的竹简丢了一根--这只是猜测,没有证据。光只这三句,就已经足够好了。唱得来劲时,高祖"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祖本纪》)。你看,作词、作曲、演唱、舞蹈全是一个人。特投入,都哭了。那个意气风发,那个踌躇满志、囊括四海、笑傲群雄的襟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这样,这首诗才流传到了现在。
另外一首,你要想知道,回头我可以补充给你,就到这里了,不知道你能不能从中获取一些想要的东西。
第3个回答  2018-09-09
因为项羽救过刘邦好几次命,还封刘邦为王,最后。项羽不想天下百姓受战乱之苦,楚河汉界,分给刘邦半壁江山,结果刘邦还反他,项羽还是为了天下百姓决定乌江自刎,刘邦就坐了项羽打的江山,天下是项羽打的,刘邦坐的,所以刘邦遗臭万年,项羽流芳百世,正所谓英雄留名,小人得利,项羽文韬武略举世无双,已经英雄盖世了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刘邦呢则是人渣中的极品以至于现在我们骂人比如骂你就是个刘邦就是说你就是个小人畜生
1 分钟前 · 删除
第4个回答  2010-07-21
为什么这样说?作为少数的草根皇帝,作为打败项羽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学习能力很强,成为一个开国皇帝是合格的。即使有白登之围,即使人们同情项羽,也不可否认他是一个重整河山之主,汉初的休养生息不仅仅是萧何曹参的功劳,也有刘邦的意志。承认刘邦流氓出门,不代表他没有能力,中国3000年草头天子何其多,真正统一的屈指可数,刘邦作为开创汉家江山400年的人物,不可磨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