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举办世界杯

如题,具体易懂

  参与度,成为当今世界评价流行的第一标准。参与度越高,就越流行。似乎是句废话,却是条规律。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早已超出了体育的范围,成为全球眼球的焦点。谁能捧回大力神杯?谁穿金靴?谁拿金球?哪场球会成为世纪经典?这些问题似乎都不重要,球场内的事情自然有比赛来解决。不过预测纷纷,版本多多,有神算子,有乌鸦嘴,一场盛会成功的标志也许就是“看的人比干的人多,说的人比做的人多得多”。人为什么要举办世界杯?最早雷米特也许是为了足球本身,到今天云集著媒体、广告商、球星、模特和形形色色人等的世界杯完全可以对足球说不。重要的是人气,网站倒闭潮中几近破产的注意力经济无时无刻不在传统中复活。

  尼采说:看哪,这场世界杯!诺查丹玛斯说:恐怖大王从天而降,世界杯将开始于六之月。柏拉图说:完美的世界杯不能多于五个,因为正则的数学体系只有五种。《论语》说:子不语世界杯。……当旁征博引成为胡说八道,不知道是否就完成了所谓的解构。不过,随著一直作为看客的中国队进入了32强,媒体炒作的温度逐渐上升,周报变成日报,零散的新闻变成专版,竞技风暴也变成足球世界。有自豪的体育新闻人宣称,我们的媒体早就领先中国队进入了世界八强。这一点,倒是颇耐人寻味。

  的确,跟四年前相比,信息量真不可同日而语。而“谣言与大话齐飞,新闻共旧闻一色”的时候,米卢在揣摩斯科拉里的心理,广告商在揣摩企业的心理,企业在揣摩消费者的心理,媒体在揣摩读者的心理,防暴警察在揣摩足球流氓的心理,政府在揣摩老百姓的心理——他们在揣摩我们的心理,我们在揣摩他们的心理。大家都在一通琢磨,“人为什么要举办世界杯”也就有了种种不同的版本。真实或是足球,都不再是关键,重要的是获得参与的机会。以往只知道人会有时寂寞,现在才发现饥渴的是整个世界。世界杯,是无数敲打人类神经的鼓槌中比较粗大的一根。“参与”的文化已经成为主流,而主流参与自然成为文化的主导。种种疑惑可以抛到九霄云外,来吧,享受这场盛宴,即使一条狗,也有机会捡到丢到桌子底下的骨头。

  近日听了一个笑话。一个国际学校的老师向小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关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情况,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没有人能够回答。非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粮食短缺自然不是笑话作者关心的问题,借题发挥才是文人本性。世界杯给了多少文字得以诞生的机会,为此,不论人为什么要举办世界杯,我们都应该以足球之外的理由为之而欢呼。

  参与度越来越高,人们离它其实就越来越远。也许人类文明已经进化到了一个包容一切的阶段,人们无论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都可以被贴上曾经的标签,注明属于这个思潮、那个主义。我的一帮朋友正在筹建70年代论坛,提倡“自由思想、俗世情怀”,多半也会被打入到怀旧或是狂妄的瓶子里。自从孔夫子说过“亦各言其志而已矣”,这世界上就多了各种各样的瓶子,可笑的是大家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头在这里,脚趾头却在那边。如今的世界杯,离足球很远,倒是离文化很近。

  我认为巴西可能会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7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第2个回答  2010-06-27
为了让球迷看球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中国唐代就出现“足球”的竞技比赛,当时叫“蹴鞠”。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随后风靡世界。由于足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国际比赛也随之出现。1896年雅典奥运会举行时,足球就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丹麦以9:0大胜希腊,成为奥运会第一个足球冠军。因为奥运会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足球比赛已无法持续。 1928年奥运会结束后,FIFA召开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举办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锦标赛。这对于世界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初这个新的足球大赛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1956年,FIFA在卢森堡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易名为“雷米特杯赛”。这是为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运动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担任国际足联主席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锦标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后来,有人建议将两个名字联起来,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于是,在赫尔辛基会议上决定更名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简称“世界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