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三中是怎样一个学校?

说事实

不知道下面的新闻报道是否能满足你的要求:

平凉日报
兴教育人著华章 ——来自平凉三中的报道

在平凉三中,有这么一组数字十分耐人寻味:1999年,高考上线7人,上线率9%;2000年,高考上线24人,上线率26%;2001年,高考上线54人,上线率51%;2002年,高考上线120人,上线率67%。无须多说什么,这一组对比鲜明的数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短短三年时间,平凉三中缘何由一所条件差、教学质量一直徘徊于低谷的不起眼的学校,能够三年三大步,三年三级跳,创造出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呢?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坐落于平凉东川四十里铺镇的平凉三中。发展才是硬道理 始建于1956年的平凉三中,是平凉东川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平凉三中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学生越来越少,质量不见起色,许多家长和学生在择校时一次次放弃了三中。 穷则思变,困则图改。面对困境,三中人认为,只有拼搏、自强、奋起,才能从困境中闯出一条生路!三中人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他们首先从改变班子作风抓起,把领导班子蹲级包组责任制作为改变作风的切入点,实行领导班子签到制度,领导成员下级实行“六包”,行政执周制度做到每天“六查”,做到了人人底子清,情况明。在人的管理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管理的核心。一批业务精、懂管理、品德好的中青年教师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高春林、王文强、陈永福、陈小勇、曹友、杨斐等一批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学校一向关心教师生活,为教师分忧解愁,给困境中的教师以温暖。教师唐军因病需要手术治疗,高昂的手术费使本人和家庭不堪重负,学校及时动员师生捐款1万多元。教师王立刚因病需要输血,校长徐文光不辞辛劳,跑遍城区各大医院,直到午夜2点问题才得以解决。在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短短三年,为教职工修建了两栋住宅楼,解决了70余户教职工的住宿问题。此外学校还贷款完成了自来水工程,安装了变压器,解决了三中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难题。人性化的管理使老师们思想稳定,安居乐教。 由于历史的积淀,三中校舍破旧,经费紧张。近年来,三中人在仅有的条件下开始了建设三中、塑造形象的大举措。修建围墙、门房,硬化道路,改造破旧的教室宿舍,添置桌凳、床架、图书等,绿化美化校园,改造学校食堂,进行校园文化长廊建设,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还购买了微机、投影仪、录音机等,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熟练的运用,先后组织70多名教师进行微机培训。为了调动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还制定了“名师工程”计划。目前,已有一名教师考入西北师大攻读硕士学位,一名在职读研,有7名教师参加专升本自学考试,有13名教师正在参加专升本函授学习;在职进修有5名教师已获得本科文凭。通过外出学习,实践磨练,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先后涌现出了韩勇毅等省级教学骨干3名,地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10名,市级骨干17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来,三中教育教学质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高考年年上台阶,2000、2001、2002年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授予“高考成绩优秀学校”和“先进学校”荣誉称号。自2001年起,继一中、二中之后,三中成为全市首批招生学校。 过程管理显特色 学校教务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近几年来,平凉三中以改进教务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起用教学成绩显著、富有创新意识的高大万、朱辉两位青年教师为教务处主任,强化过程管理,形成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教务管理新路子。 教研教法讨论制:各教研组每学期都要进行6次专题教学研讨会,两次专题讲座,增强了教师教研责任和教研意识。学校和教育局联合结集出版平凉三中教师论文集9册、400余篇。同时在省级刊物发表的有30篇,国家级刊物发表的有5篇。 查课制度:学校通过学生填写周报表、班务日志等形式来督促教师到位情况,教务处有专人检查记载,以此作为年度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之一。 作业抽查制度:为了准确评价教师批改学生作业这一项工作,在全校性一学期两次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教务处又实行了不定期抽查学生作业的制度。通过抽查,发现好的作法,及时推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