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感,培养坚强的性格呢?

如题所述

逃避挫折要比应对挫折轻松许多,而且逃避挫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隐藏自我实力,保护自我价值,消减焦虑情绪和自我挫败感。因此,有些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常常会选择逃避,完全不给自己时间和机会去体验、感知挫折,从而失去了增强抗挫力和心理承受力的机会。

早上数学测试时,我骗老师说自己身体不舒服,题还没做完就请假回家了。其实,我并没有不舒服,我只是看到很多题我都不会,生怕拿低分丢人,才找了一个身体不舒服的借口。

英语语法那么复杂,学起来多伤脑筋,而且我本来就很笨,学了也不会,干脆就不学了。

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自尊,有些孩子在遇到挫折时,想都不想就直接选择放弃,甚至有的孩子还提前给自己找好了借口,让别人相信并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客观因素所迫,不得不选择放弃。久而久之,孩子在逃避中尝到了轻松的甜头,就会在挫折面前表现得力不从心,甚至会丧失直面挫折的勇气,变得更加不独立。那么,导致孩子选择逃避挫折的原因有哪些呢?

1.思维上的惰性导致行为上的逃避

人的行为和思维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很多时候,人的肢体所做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人的思维支配的,而这些行为所取得的结果又常常会反作用于人的思维。就拿孩子逃避挫折来说,孩子因为思维上的惰性,不愿意更深入地分析问题,从而选择直接逃避挫折;当孩子发现逃避挫折并没给自己带来任何损失,反而能缓解自己的焦虑时,他的潜意识就会对惰性思维方式产生认可,遇到挫折时也习惯性地保持惰性思维和逃避行为。

2.不相信自己,否定自我能力

面对挫折时,有些孩子会感到十分烦恼和恐慌,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挫折,更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比他人做得更好。于是,他们会习惯性地选择逃避,以图短暂地缓解自己的焦虑和恐慌情绪。这种逃避是孩子缺乏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也是孩子对自我能力的一种否定,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比如,孩子害怕自己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而谎称身体不舒服,企图逃避考试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否定。

3.为了博得他人同情和接纳的潜意识在作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被别人热情地接纳,潜意识里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同情,孩子也一样。然而,由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尚未发展健全,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不太正确的方式来博得别人的同情和接纳。比如,当孩子找借口逃避挫折时,他们常常会以身体不太舒服为由,一方面可以博得大家的关心和同情,另一方面还可以让自己心安理得地逃避挫折,可谓一举两得。

不管孩子出于什么原因而选择逃避挫折,都无法改变逃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的事实。这种消极的心理防御,的确可以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降低孩子的挫败感,但时间久了,必然会引发消极的行为、消极的情绪、消极的想法等,不利于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逃避,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孩子建立明确的动机,善始善终

动机不明确,是多数孩子逃避挫折的根本原因。动机,是引发人类行为的直接动力,能够给人以内在的力量,推动人去勇敢地面对挫折。有些孩子克服挫折的动机并不明确,从而经常对挫折表现得力不从心,遇到挫折会习惯性地选择逃避。引导孩子建立明确的动机,让孩子意识到做事、战胜挫折的意义,教导孩子善始善终,是父母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逃避的一种方法,是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目标、培养孩子系统性思维的一种方式。

2.告诉孩子挫折是连续不断的,今天逃避了,明天还会有

对个人来说,人生其实就是在各种各样的挫折中不断地寻找自我和方向的过程,而挫折就是让个人不断获得历练和蜕变的成长因素。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挫折是连续不断的,今天逃避了,明天还会有新的挫折产生,逃避永远不会收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反而会为自己新增更多的挫折,比如让自己变成挫折型人格,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脆弱,等等。

3.协助孩子积极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

有的孩子会抱怨说:“我也不想逃避挫折,可是我实在是想不到战胜挫折的办法了,只能选择逃避。”诚然,对孩子来说,有些挫折确实是比较难的,凭孩子自己的实力,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应对办法。这个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向身边的人求助,告诉孩子办法总比挫折多,协助孩子想办法、查资料、向专业人士求助,做孩子坚强的后盾,给孩子勇气,让孩子敢于大胆地面对挫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