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市井气”,有什么特征?

如题所述

市井气,市侩,说白了就是一种生活模式固化的状态下,人变得没有太多的追求,当然,除了趋利。所以市井气的人,就是没有了利益之外的追求的人。他们在平淡生活里磨平了对生活的欲望,只剩下对生存的追求。一切自然而然,但却毫无生机。

小市民身上,你很容易能看到市井气。

前些年很流行一句“我只是来打酱油的”。这句话的兴起,好像是在街边的一起事故,但是很多人在围观,采访的记者把话筒递给身边一个围观的男子,那个男子对着摄像机镜头,木然地说:“我只是来打酱油的。”就这样,一句话无心的话因为击中了无数人的心思而火遍大江南北。

为什么要提这句话呢,因为市井气的人,就是这样。他们早就深陷日常生活的漩涡,丢失了五颜六色的梦想,终日为填饱肚子奔波劳顿了。但发生一件事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件事对我有没有影响?如果没有,那就围观,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事情会怎么发展;如果有,那就不顾一切大局,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仿佛吃一点亏就要倾家荡产了一般。

无论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都会 有很多这样的人,而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也会变成这样的人。也许等我工作个十年八年,买不了房子,住在出租屋里,上班前去一趟菜市场,挑着青菜,摘掉上面的黄叶子,和菜贩讨价还价。“多少钱?”“五块一斤。”“四块吧,我刚刚在那个档口问了,四块钱啊。我全部给你买下来。”“不行。。。”“那就四块半吧,不能再多了。。。”嗯,想象着这样的生活,市井气息蓦地就腾空而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4

我觉得市井气这个词用来不同的领域,所表达的含义和特征都是不同的~

如果用市井气来形容人的话,它的含义是世俗和现实,总是散发着铜臭味儿,与清高相对。一般来说,市井气的人都是比较注重利益的,在他看来做什么事都要自己占便宜才行,要是占了他的便宜那就仿佛要了他的命一样。所以市井气最适合用来形容那些上了岁数的农村大妈,去菜市场买菜永远都要在意那一毛两毛的,恨不得塑料袋子也要多拿一个,一点点便宜都要占一下,有时候因为一点点钱还会当众大喊大叫的,为了利益不顾自己的形象。

这就是市井气的人,把金钱放在第一位,但这种市井气的人也是我们身边最常见到的人,他们也是被生活的重担所压迫,才会变得如此世俗,所以我们可以不与他们为伍,但也不应该瞧不起他们。

如果用市井气形容一座城市的话,在我看来它所表达的意思是这个城市可能并不繁华,只是一座尚未现代化的古城,但是街道间各种小店铺都冒着油烟气息。傍晚的时候,市民在大排档间吃着烧烤,朋友间见面一瓶接着一瓶酒的啤酒,微醺的状态下,人们夹杂的乡音的声音此起彼伏,言语间无非是家长里短,街坊领居的琐碎事儿,但总是其乐融融。

所以,我在看来,说一个城市是市井气的,往往说的是它不够发达但是充满了人情味,不像北上广深那种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在重担与快节奏下仿佛机械一样的运转,这样的城市是宜居的,更令人感到温暖。

第2个回答  2017-12-13
当代马海方的作品具备其所有特征。这是用形象诠释"市井气"的一种具象的表现。特征是将老北京的文化现象截取一段,以浓重的青,黄,赭色替代了白不呲咧的淡墨白描手法。
第3个回答  2017-10-09
市井气是指产生于街区小巷、带有商业倾向、通俗浅近、充满变幻而杂乱无章的一种市民文化,是一种生活化、自然化、无序化的自然文化。它反映着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表现出浅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乐。它自由闲散缺乏庄严,缺少深刻性和心灵冲击力。
市井:<书>街市,市场:~小人;~之徒(含轻视)。
市井气,它是一种“现象流”——“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没有现实与历史的深层次的忧患,更没有血与火的悲剧意识。”
所谓"市井气",说白了,仍然不过是求利意识太浓。
(来自百度百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