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中带雅”——广东话中还保留的常见文言用法

如题所述

据专家考证,广东话源于古代雅言,具有九声六调,与众多其他方言一样,是古代汉语保存下来的地方方言,较完整地保留古汉语特征。

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广东话则保留的十分完整。可对比读“入”字时的嘴型。街边那些傻书说三个月学会广东话,竟然用普通话的四个读音,来翻译广东话的九个读音,简直是“九噏(9 up)”。

《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寒蝉凄切》《满江红·怒发冲冠》,这三首词的韵脚都是入声,普通话就读不出好的效果。

广东话日常中的文言用法,还是从古代沿用至今。古可古到春秋时期,在《诗经》就有了。下面是一些在日常阅读中发现的例子,诗词歌赋中都出现有。

“弊在”。“弊”有“弊端”、“糟糕”、“不利”之意。苏洵《六国论》中有“六国破灭,非兵不善,战不利,弊在赂秦。”

“隔篱”。指邻居。农村家庭的屋前屋后都会种些瓜果蔬菜,并以篱笆为界(后来才用墙),与邻居是篱笆相隔。杜甫诗《客至》中有“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此诗中的“隔篱”就是广东话日常说的“隔篱邻舍”中的“隔篱”,也有“旁边”的 意思。“隔离”是动词,不是此意。

“饮胜”中的“胜”。由于广东人忌“干”,所以不说“干杯”,而用“饮胜”。“胜”就是“尽”、“完”之意,“胜”的意思也较利是。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中有“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成语“不胜枚举”、“美不胜收”、“不可胜数”的“胜”都是此意。

这类词语反映了广东人的语言禁忌,某字的读音与不吉利的字同音时,常用与其相反意思的吉利的字代替。通书说通胜,猪肝(音干)说猪润,动物的肝一律说“润”,舌头的“舌”与“蚀”(吃亏)同音,则改为称“脷”,谐“利”音,有赚。竹杠(音降)说竹升,空屋、空桶、等说吉屋、吉桶,“空”与“凶”同音。甚至连“伯母”都说成“伯有”,“母”与“冇”同音,指没有。

“后生”,年轻的意思。广东话也会说成“后生仔”“后生女”对应不同的性别。《论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俾”,广东话中的“给”“让”多说“俾”。“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中有写有“仁兄爱我,俾尔传言”,是“让你负责传言”。俾在广东话中还作被动词。

“俾”也写作“畀”,《诗经·小雅·巷伯》有“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  ”。“投畀财虎”读起来就是在说粤语的感觉。

 “无端”。端有端点,起点之意。无端就是没有缘由,没有来源之意,也可说“无端端”,“无端白事”。李商隐诗《为有》“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渠”(佢)。广东话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用“渠”(现写作“佢”)。朱熹《观书有感》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代指“半亩方塘”。曾国藩家书中,大量用“渠”来表示第三人称。

 “谂”,有“想”、“思考”、“考虑”、“思念”之意。《诗经·小雅·四牡》有“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得闲”,指有时间,有空。韩愈诗《东都遇春》有“得闲无所作,贵欲辞视听”。

“犀利”,有利害,了不起,唐朝陆龟蒙《杂讽九首》“吴兵甚犀利,太白光突兀”。

“旧时”。广东话将过去相对较久远的年代或日子称为“旧时”,大概相当于“从前”、“以前”。刘禹锡诗《乌衣巷》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木兰诗》有“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晏”。古文中意思很多。在广东话中有迟,晚的意思。《论语·子路第十三》有: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孔子问冉子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

屈原的《离骚》中有“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广东话中,“晏昼”表示中午或者下午,吃午饭叫“食晏”。

“未曾”,是“还没有”或“至今还没有”的意思。唐·韩愈《辛卯年雪》诗:“生平未曾见,何暇议是非。”很熟悉的歌《好心分手》,“回头望,伴你走,从来未曾幸福过”。

广东话中仍有许多是保留古代的词语。如“食饭”“饮茶”“返去”“一樽酒”的“樽”,“穿衣服”说“着衫”,“倒茶”说“斟茶”,“今天早上”说“今朝”,“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锅”说“镬”,“脖子”说“颈”,大腿说“大髀”,脸说面。还有“几时”“几多”“卒之”“于是乎”等,还有“二十”说“廿”,“三十”说“卅”,“看”说“望”或者“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声叫喊说“嗌”。“像”说“似”。这些都是广东话保留了文言文的词汇的例子。

像“老窦”这个词。广东话“老窦”是指父亲。现在大多数人写作“老豆”,我认为写作“老窦”才是有根据的。《三字经》里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名窦禹钧,是五代十国时期晋国人,大概在现今的河北省,古称河北为燕地。

窦燕山把五个儿子都教育成大材,“五子登科”。作为一个父亲,他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后人或许是处于对窦燕山的膜拜,或许是对父亲教育好子女的角色期望,于是将父亲称作“老窦”。

单音节词:

广东话像文言文一样保留较多单音节词,“明白”就说“明”,“憎恨”说“憎”。“知道”说“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还有“认识”说“识”,“拼搏”说“搏”。“眼睛”说“眼”,“时兴”说“兴”。说一个人“精明”,说他“精”。

​文言语法:

词类活用,“益你”,这个词语在广东话口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益你”是“使你受益”之意,“益”名词作动词用。“有嘢益你”是“有东西或者事情使你受益”。普通话中也有使动用法,如“美容”中是“使容美”之意,“瘦身”的“瘦”是“使···身瘦”之意。

倒装句:

最常见是“我食饭先”这类状语后置,“先”是状语,在宾语之后。还有“顶你唔顺”是“受不了你”的倒装,文言文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苏轼《石钟山记》“古人之不余欺也。”

广东话的口语“俗中带雅”,很大程度上,由于日常口语中保留了古代文人墨客曾用过的词汇,听起来似乎还有点“文绉绉”的感觉。

粤语的音调较多,在音乐作词也更容易入乐,表现得更起伏跌宕和丰富,普通话毕竟四个音,出现很多同音字。

毋庸置疑,粤语歌要比国语歌好听。“回头望,伴你走,从来未曾幸福过”,用普通话常就觉得怪怪的,有其“福”是入声,普通话却是平声。

普通话还是要学的,但只是作为沟通一种工具。要好听,更有文化,肯定是方言。上课、读书、读报,也肯定是方言更有趣。

不过广东的其他方言,南海话、顺德话、四邑话、阳江话等也逐渐趋同广州话了,似乎无法避免。

而同时,很多广州后生仔女,也不使用广东话的某些词语。广东某些地方“上下课”会说“上落堂”。广东很多年轻人以学香港的“懒音”为潮。

二〇一八年三月记。

��V����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