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孙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孙武是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孙武编写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北宋神宗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被誉为兵学圣典。全书共 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十三篇,5900余字。

《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其宏富的思想内涵和精辟的辩证哲理,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政治家所重视。

《孙子兵法》的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两者的著作人和朝代都不同,所以这两部书没有任何关联。

备周则易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薛仁贵巧渡唐太宗
刘秀避祸
增兵减灶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李秀成智解天京之围:突袭屯粮地杭州,再回师天京夹击清军
诸葛亮巧计退曹兵:劝说马超进攻曹操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齐国有几家大臣,其中势力最大的是陈氏,早有夺取君位之意。但忌惮高、国几家大夫党羽众多,不敢轻举妄动。
相国陈恒派国书率十万大军出兵征讨鲁国。
孔子派子贡去制止齐国伐鲁,子贡去见陈恒说:“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如果攻下鲁国,诸大臣就会立功受益,而相对相国就没什么好处了。如果移师伐吴,诸大臣在外被强敌所困,而相国在朝中就可以控制齐国了。陈恒觉得子贡说的很对,但没有借口和吴国开战。
然后子贡到吴国劝说吴王出兵,但吴王担心越国。
然后子贡到越国劝说越王率军跟随吴王出征。
然后子贡到晋国说吴国不久就会和齐国决战,如果夫差打赢了,一定会和晋国争霸。

吴鲁联兵伐齐,在艾陵与吴军决一死战。艾陵一战,异常惨烈,齐军全军覆没,国书被俘身亡,众家大夫死伤殆尽。
吴王夫差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后不顾伍子胥劝阻,决意与晋国争霸。于周敬王三十八年大会诸侯于黄池。
越王勾践听说夫差已经出境,立即发兵袭击吴国,大破吴国守军。

子贡不负孔子厚望,大展雄辩之才,游说列国,以借刀杀人之计, 存鲁、乱齐、破吴、霸越而强晋 。

困敌之势,不以敌;损刚益柔。
要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境地,先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它由强变弱,陷于被动。

毛泽东“蘑菇战术”,让敌人追击,等待敌人疲劳再伏击。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抓住战机,制服弱敌。

淝水之战,乘敌人立足未稳出击打败敌人先头部队。
因淝水阻隔,晋军(谢安谢玄北府兵)不能渡河。为了迅速与秦军决战,晋军派使者对苻坚、苻融说:“双方隔着淝水不便作战,请秦军稍微往后撤,以便晋军渡河两军决一胜负。”
苻坚、苻融不知是计,企图击敌半渡,下令后撤。由于秦军士卒不明白往后撤退的意图,以为秦军败了,全军顿时大乱。

诺曼底登陆

草人借箭,然后真人下城

正面佯攻牵制敌军,另一支部队迂回敌后,乘虚而入突袭敌军。

吕蒙装病,白衣渡江。

英美法各国政府,并无诚意制止大战的爆发;相反,它们是促成了大战的爆发。
英美法的计划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它们自己‘坐山观虎斗’,让苏、德打得精疲力尽之后,它们出来收拾时局。
这些阴谋家,在西班牙问题上,在中国问题上,在奥地利和捷克问题上,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思,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己为渔人,美名其曰‘不干涉’,实则‘坐山观虎斗’。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当局势发展到必然有所损失时,应该以牺牲局部来换取全局的胜利。

赵氏孤儿,用自己的儿子替代赵家的儿子。
司马昭弑主罪成济

牧童登基当楚王

诱惑敌人离开有利的地形

司马懿装病夺权

如果把敌人逼得无路可走,它就会拼命反扑,让敌人逃跑则可以消减它的气势。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放长线钓大鱼

釜底抽薪
浑水摸鱼
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
假道伐虢
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
假痴不癫
上屋抽梯
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
美人计
空城计
反间计
苦肉计
连环计
走为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