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如题所述

  导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式其核心是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旨在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约束管理员工,从而快速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持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注意不要盲目地制定一些遥不可及的目标和虚夸的口号,要注意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使企业文化真正能渗透到每一个环节。

  2.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的可衡量性

  每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都要体现出效果,并且可以用量化标准来衡量效果,使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员工一目了然,为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明确标示。

  3.企业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性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个层面的事情,是全体企业员工、各个层面均要参与的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客观合理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提炼与设计

  企业文化始终浸润在企业的历史长河中。在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事件和人物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精神和理念,这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理念。这个原理孕育在企业的各个时间段和各个层面的人群中。我们称之为“老中青”原理,它既包含时间概念,又涵盖人的因素。

  按照这种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提炼企业核心精神的方法:

  1.选人

  按照“老中青”原理,挑选几个贯穿企业整体发展过程的人,几个工作中期的人,几个工作一年左右的人;高管层、中层、基础层面的各几人。让他们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在企业中记忆深刻的人和事,以三到四个为限。

  2.汇总

  把上述人员的描述由专人记录归纳汇总,统计出出现率最高的人和事,或者语言。

  3.分析提炼

  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三、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

  1.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全体员工可以分时分批进行,首先是培训被大家提及频率最高的人,因为这些人往往在企业中具有“核效应”,可以放射性地影响别人。培训师可以是企业领导、故事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宣传者或者专家。但是,不管是谁,必须按照事先的策划讲,要把企业文化想表达的理念讲深刻、讲生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记住、理解,并主动向新员工讲解这些理念。这样,企业文化、理念、精神就活了。

  2.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

  在提炼和设计出企业文化并进行宣传培训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的行动。这就是企业的骨干。这时,企业把这部分骨干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

  具体方式是,每个月,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在本部门本月发生的案例中,寻找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或本系统理念的案例,写成书面材料,上报企业文化中心;由文化中心在所有部门上报的案例中,选出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的案例,作为企业的典型案例;

  年底,在12个典型案例中,再选择一至两个最能代表企业核心理念的案例,作为全年的典型。这样,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积累的文化典型逐渐增多,员工对理念的理解也逐渐加深;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为了寻找出更加合适的案例,会主动按照理念的要求处理遇到的具体事件,用企业的核心理念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从而使企业文化理念对行为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为一体。

  3.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要与制度相结合,使之量化、具体化。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使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精神相吻合。

  只有顺应企业的发展规律,人为地设计和引导,才能凝练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严格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进行。

  任何“权治”式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可能使企业文化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效果自然不会好。企业文化需要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更需要有目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能够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明晰化,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深刻化、认同彻底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中的关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