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流体”是指存在并活跃于岩石圈中的由H2O、CO2、烃类,以及卤素、S、N等挥发组分及其中的溶解组分共同构成的复杂流体相。它在时间-空间演化上的动力学轨迹,实际上就是矿床的相继定位以及有关的矿床系列不断被完善的过程,包括矿床的内部结构、矿床组合和矿床系列、成矿时代、矿床的区域分布、矿床密集区和成矿区带等。因此,通过研究流体体系的行为及其与固体岩石的相互作用机制来理解有关矿石和岩石的形成机制,并从流体体系的时间-空间演化的动力学轨迹来阐明有关矿床的成矿规律等,正在成为矿床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地质流体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可大致归纳为3个方面:①流体自身的流动,就是实现物质和能量迁移的直接过程;②通过与固体岩石以及岩浆熔体的化学反应不断改变着它们的化学组成(主、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组成等);③通过与固体岩石以及岩浆熔体的物理作用不断改变着它们的各项物性参数(如力学性质、流变特性、岩浆的黏度等)。由此,根据流体活动的地质-构造背景、与流体活动耦合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流体活动的主要成岩成矿效应等原则,地壳中可划分出五大类不同的成矿地质流体体系:①与大陆地壳中-酸性岩浆热事件有关的热液流体体系;②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喷流流体体系;③与海相沉积盆地演化有关的盆地流体体系;④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含与大型剪切带有关)的变质流体体系;⑤与地幔排气过程有关的深部流体体系。
其中,与海相沉积盆地演化有关的盆地流体体系中,流体广泛参与了沉积物的成岩、后生、成油、成气和成矿过程。沉积体系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介质)、同沉积断裂体系、欠压实异常高压地层以及古地形联合控制着盆地流体的流动迁移和汇聚成矿。当同沉积期的断裂-地震活动或者欠压实异常高压系统自身的水热压裂、穿透上覆的隔水屏蔽层时,储水层中的热卤水将迅速涌向海底形成热液喷流区,最有利于产生这种热液的环境是具泥质盖层的砂质岩系,这种结构常出现在浊流沉积或海侵岩系的下部;而与水下地震和滑塌堆积相联系的同沉积断裂活动,则是促使这种盆地成因的成矿流体大量释放且聚流到一定部位集中成矿的重要诱因。有关的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沉积喷流型(SEDEX型)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大陆砂页岩型矿床以及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等。在西昆仑地区的奥依塔格-库尔良裂陷盆地,即形成有成群成带广泛分布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点),具有较大找矿前景的特格里曼苏砂页岩型铜矿床以及一些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