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长安还不够,唐朝时期为何设置了多座“京城”?

如题所述

因为当时的唐朝,还处在战乱的时代,虽然已经很繁荣了,但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战争,“京城”多,更便于指挥作战。

唐代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它的全盛时期,北领地到达贝加尔湖,王朝如何有效统治这片辽阔的土地,这些措施包括仿照前朝,建立都城。唐代洛阳、长安为都城,太原、蒲州为都城,安石叛乱后,成都和凤翔被增设为首都,形成吴泾体系。在此期间,南京成都改为江陵。戴宗时期废除了五都制,恢复了三都制。

由此可见,其辅助资金的设立具有多元化特征。那么,唐朝建立这么多都城的原因是什么呢,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下编辑将从政治管理因素、军事决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交通地理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唐代都城建立的原因。

唐朝都城的建立和撤销,与唐朝统治者的决策权等个人因素密切相关。太原、蒲州成为唐代都城,这与统治者的个人决策权有关,交通运输与经济密切相关,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首要条件,交通运输的发展,关系到政策的落实,关系到政治,军事信息的交流,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物资流通的畅通,关系到文化、宗教的传播,关系到国际关系的交流。因此,发展交通运输是各行业发展的基础。在唐代六大京都中,各城市的交通地理位置各有特点和优势,因此,唐代京都的设置离不开城市的交通地理因素。

唐代中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组成的五都,包含了中国、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五个含义,他们明显受到中国传统五行思想的影响,因此,唐五都的建立也有其思想渊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2

肃宗在此地凝聚唐军势力,平安史叛乱,从而收复两京。又因凤翔紧邻长安,其重要性与地位远在灵武之上。所以同年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后,升凤翔为西京,与原有“三京”一起形成“五京”的格局。将凤翔设为“京”,他也是在证明自己来历政权的合理性。

而玄宗回京之后,碍于孝道,也为了维护皇权的威严,也是延续传统,成都被肃宗设置为南京,与凤翔同时成为五京之二,成为了太上皇继续施加政治影响力的象征,而肃宗则力图减弱玄宗的影响。遂以江陵取代成都,从肃宗最为直接的政治目来看,就是要取消成都被太上皇赋予的特殊地位,进而形成以肃宗为单一核心的政治体系。

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国家发展情况的良好与否大多取决于统治者的领导和治理能力。而首都的选定,也深受国家统治者这些方面的影响。

陪都的确立与撤销,更是与唐代的统治者的决策力等个人因素息息相关。太原和蒲州,在唐代能够成为陪都,与统治者的个人决策力因素有关。

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设并州为北都,这时北都太原就与本已有的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形成了三都制。太原能够被设为北都,原因之一是武则天的故乡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中国人总是对自己的故乡有种眷恋之情,武皇也是如此。

蒲州建置的原因与唐玄宗的游玩之意有关系。开元九年五月,玄宗置中都,后学士韩覃上书劝谏,以“取乐一君之欲和悦在游幸之丽”为理由,建议罢去陪都。劝谏生效,至六月三日,玄宗诏停中都,蒲州仍为河中府。可见中都的设置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决策力,但其废立也受现实背景和大臣等其他个人因素的影响。

成都和凤翔在同一时期能够成为陪都,也与统治者的个人决了策有关。设立此二地为京,不过是为了维护皇家尊严的权宜之计。成都为玄宗避乱之地,凤翔为唐肃宗的平乱崛起之隅,肃宗为维护皇家的煌煌尊严,遂决定升此二城为陪都,可以说明,陪都的设立与否和皇帝的个人决策力有很大关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3
陪都的确立与撤销,更是与唐代的统治者的决策力等个人因素息息相关
第3个回答  2019-09-23
从肃宗最为直接的政治目来看,就是要取消成都被太上皇赋予的特殊地位,进而形成以肃宗为单一核心的政治体系。
第4个回答  2019-09-23
而肃宗则力图减弱玄宗的影响。遂以江陵取代成都,从肃宗最为直接的政治目来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