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太爱唠叨了儿子现在一看见我就烦嫌我唠叨怎么办?

如题所述

每次带若兰出去玩,其他人都会说“你家宝宝真可爱,乖巧又懂事”,我一边礼貌地道谢,一边在心里说“你是没看见她不乖巧的时候,当你看到她发脾气、无理取闹的时候,你还会觉得她很可爱吗?”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家若兰的脾气和宝爸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非常急躁的性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我觉得,这其中确实有遗传基因的缘故,但更多的是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打骂——暴力威胁只会“火上浇油”!
我家婆婆是个暴脾气,加上那个年代的人,都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不打不成器”,所以,我家宝爸小时候没少挨婆婆的揍。
在婆婆的打骂中长大的宝爸,不但继承了婆婆的暴脾气,也不自觉地继承了婆婆的教育方式。
虽然作为新一代的家长,他心里很清楚吼叫、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危害很大,也在努力地克制自己,但从小养成的性格、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所以,遇到若兰调皮捣乱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吼几句,甚至拍两巴掌。
然而,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演,宝爸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当年婆婆教育他的场景再次上演。婆婆每次在他不听话,打过骂过之后都会要求他认错,并且威胁不认错就不给吃饭,继续打,继续骂。
但是,他从小脾气就很倔,婆婆越打越骂,他越是坚决不认错。若兰也是如此,宝爸越吼越骂,若兰跳得更高,哭得更凶,闹得更起劲。
事实证明,吼叫、打骂、威胁这些暴力手段,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会“火上浇油”,孩子不会改正错误,还破坏亲子关系。
说教——苦口婆心其实是“对牛弹琴”!
和宝爸的爆脾气相比,我的性格就要温和得多了。而且,作为有文化、有知识的新时代父母,我自然不会再用“棍棒教育”那一套。咱不是有知识,有文化吗?所以,我不打不骂,柔声细语地给孩子“讲道理”。
大家应该都听过一句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对于一个才几岁的孩子来说,他的思维方式和大人是不一样的,要么天马行空,要么一根筋。而且,在他无理取闹,发脾气的时候,他真的比牛还要犟,根本就拉不回来。
这时候,大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你跟孩子费尽口舌也是说不清的。你耐着性子,苦口婆心地说了好几大箩筐的话,其实都是在“对牛弹琴”,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还会觉得“你真烦,总是唠叨个没完”!
孩子脾气大爱撒泼,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是关键!
孩子发脾气、闹情绪都有不同的根源,而不同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的孩子表现情绪的方式也不同。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弱,所以常常会通过哭闹撒泼,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在孩子发脾气、闹情绪时,家长切勿责备、 打骂孩子,当然也不能坐视不管,一时的教育不当,不仅不利于孩子情绪的缓解,还会影响其今后的成长。作为父母,应该及早重视孩子的情绪并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认识、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用对方法巧引导,5招提升孩子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好性格!
6岁前是孩子的情绪管理、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一旦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培养好,后面要改,可就难了。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才能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孩子培养好性格,养成好习惯呢?其实,只要父母们多注意以下5点,用对方法巧引导,就能轻松见成效!
1、“好产品”来自“好工厂”,“好性格”来自“好家庭”。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间形成的家庭氛围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一种家庭精神环境,家庭氛围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
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孩子就很可能形成性格缺陷,甚至步入歧途。所以,要想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父母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教出“好学生”。
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 父母就担任起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个重要角色。父母是孩子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媒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其提供了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而且也提供了心理需要。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父母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 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 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 缺乏社交能力; 父母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 父母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会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3、言传≠说教,请用孩子“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讲给孩子听。
在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言传”,将我们知道的知识、道理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从中有所收获。
但是,给年幼的孩子“讲道理”,很多时候就会陷入“说教”的误区,孩子可能听不懂,也不愿意听,怎么办?有没有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导方式呢?当然有!那就是“讲故事”!
小孩子都爱听故事,很多家长都有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习惯,我们为什么不利用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给孩子培养好性格、好习惯呢?
每天晚上睡觉前给若兰讲故事,这已经成为若兰的睡前仪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一个个温馨的童趣故事,来表述生活中的大道理,告诉孩子面对这些问题时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比起父母口干舌燥地唠叨枯燥无味的大道理,更容易让孩子感兴趣。
若兰每天晚上都要听3个故事才肯睡觉。每当若兰又要哭闹发脾气的时候,我就问她:你还记得《我不随便发脾气》那个故事中那只小猫咪亨利吗?然后再讲一遍这个故事。基本上不等我讲到一半,若兰就会停止发脾气。现在,若兰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而且,即便是发脾气,也很快就能控制住了。
4、身教,要想“复印件”不出错,“原件”首先要做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儿童。
除了“言传”之外,在家庭教育中更为重要的是“身教”。
有句话叫: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要想“复印件”不出错,“原件”首先要做好。换句话说,也就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向自己学习。
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举止,孩子两三岁左右就有敏感的模仿力,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模仿力,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的镜子,镜中是怎样的人,镜外则也是怎样的人,所以父母们,与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素养,不如先从自己做起,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5、性格形成的中心是冲突,请给孩子多一些耐心和鼓励。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心理分析学家认为,性格形成的中心是冲突。一直受周围人肯定、积极评价的孩子往往会产生一种满意感、自信感;而经常受到否定、消极评价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孤独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内在的无能无力与外界的环境会造成越来越多的矛盾,如果顺利解决了便形成积极的性格;反之,则形成消极的性格。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和鼓励,才能有利于孩子好性格的形成。
综上所述,只要家长用对了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改变脾气大爱哭闹的坏习惯,培养好性格,其实并不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3
你应该是太爱你儿子然后唠叨,控制自己别反复说,达到要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内心告诉自己唠叨会适得其反,想想如果别人唠叨我们,我们也会烦所以控制自己,要培养孩子独立性,加油
在不违法 不违反道德的基础上多帮助别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自己也会开心,可以让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第2个回答  2020-06-28
儿子一见你就烦,那你就少唠叨一下孩子,一句话不用反复说。达到要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
第3个回答  2020-06-28
既然知道自己爱唠叨,那就改变一下,板着点,没用的事不要总挂在嘴上,孩子也有自己成长的空间,教育孩子主要的的是做人道理,不用没必要的小事也成天挂在嘴上,说说说的谁都会烦,关心孩子但不能溺爱,到放手的时候就让他自己成长
第4个回答  2020-06-28
我觉得在孩子面前有些话不要重复的说。给孩子一些空间。要培养孩子独立性。不要老在孩子跟前千叮咛万嘱咐。孩子大了,有他的主见。你话说多了。字就觉得你唠叨。间长了孩子会烦你的。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希望你要找自己的原因。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好妈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