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在古文中有很多种不同的意思,其中之一是表示已经过去的时间。在古代,人们对时间的体验主要依赖于看天象、听鼓声、瞻日影等方式,因此“过”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用语,通常用于描述时间的铺展、流逝。例如,“历数天年之过,无不厉之”(《左传·宣公十年》),意即“历尽时间的波折与磨难,没有谁不会感到自己的力量变得更加坚定”。
另外,“过”的用法还与行动紧密相连,通常用来表示前后的动作与位置关系。在文言中,经常出现“过而不及”、“羿过而后发”等用法,表示一个人动作迟缓,没有及时抓住机遇,或者行动影响到了后续的结果。例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川之口,甚于防国。夫言有过,郢竭救不及已”(《史记·管晏列传》),指言论失策已经到了手足无措的地步,抓紧时间也无法挽救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