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在哪些方面打破了“历来小说窠臼”?

如题所述

  一人物形象塑造上
  首先,如鲁迅所指出的,《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人物,都是真的人物参见《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一反"志怪","传奇"的传统手法,不仅完全"人化"了,且写出了思想性格的复杂性.己卯本第十九回有则批云:
  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此书中写一宝玉,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更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之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
  不仅宝玉为"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未曾出现过的典型人物,《红楼梦》 写"群钗"亦打破了"历来小说窠臼": "有一百个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比如,第三回中写迎春,探春和惜春出场,作者对其外貌身段的精神气质的介绍,于迎春和探春皆具体而生动,于惜春则点到即了.甲戌本脂批评云: "深写一笔更妙!必个个写去则板矣.可笑近之小说中,有一百个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 贾雨村在《红楼梦》中是个"奸雄"式的贪官,他坏事做尽,又忘恩负义.可是,第一回出场,作者写他"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甲戌本脂批有感而发曰: "是(王)莽,(曹)操容.""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

  二题材选取上

  我国宋,元以来的小说,在题材选取上,有两个突出的现象: 多取材于历史(正史和野史)上的人与事,喜互相因袭.《红楼梦》则直接取材于作者所处时代的生活,没有相同的题材可资借鉴,完全是在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生活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无论是写贵族世家的"兴衰际遇",还是写生活于贵族世家的众多女子的"离合悲欢",皆能做到对现实生活的"追踪蹑迹",抒发真情,写出"真传".
  与小说题材紧相关联的是,《红楼梦》不止摆脱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偏重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的倾向,又一反《金瓶梅》的一味暴露生活中的丑恶,写家庭生活则津津乐道低级趣味的床笫之欢的弊病.既写出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罪恶和丑恶,也写出了美(人与事)的被毁灭,"善情"的被迫害的悲剧;故事情节虽平凡而丰富多彩,虽琐碎而引人入胜.兹举一例,以见一斑: 第十七回,写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之后,又亲自来到怡红院,撵
  走晴雯,芳官及所有唱戏的女孩子,又对袭人,麝月道: "你们小心,往后再有一点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饶.因叫人查看了,今年不宜迁挪,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才心净."庚辰本于此处有双行夹批分析得极好:
  一段神奇鬼讶之文,不知从何想来.王夫人从来未理家务.岂不一木偶哉 且前文隐隐约约已不无限口舌,浸润之谮,原非一日矣.若无此一番更变,不独终无散场之局,且亦不近乎情理.况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存文字,非搜造而成者,故迥不与小说之离合悲欢窠臼相对.想遭零落之大族儿子见此,虽事有各殊,然其情理似亦有默契于心者焉.此一段不独批此,真从抄检大观园及贾母对兴尽生悲,皆可附者也.

  三 结构上

  《红楼梦》由于在题材和情节上打破了"历史小说窠臼",故其结构也在继承前代章回小说和戏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明代"四大奇书"的结构各有特色,《三国演义》是绳辫式结构,讲三国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交叉发展;《水浒传》是连环短篇的有机组合,着重叙说一百零八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也是主要人物思想性格的成长历史);《西游记》是珠琏式结构,在介绍了孙悟空和唐僧的来历后,便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线索,将一系列神魔斗法故事联成一贯(深化了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金瓶梅》则通过西门庆及其成群妻妾的家庭兴衰际遇,广泛地描写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清代《红楼梦》问世之前的几部章回名著,如《醒世姻缘传》和《林兰香》,是《金瓶梅》式结构;《歧路灯》以一人一事(世家子弟谭绍文的误入歧途和浪子回头),贯穿全书;《儒林外史》则"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红楼梦》的结构,比之上述各书,更复杂,更谨严,也更宏伟.它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兴衰际遇为经线,联结社会的上下左右;以宝玉,黛玉的叛逆,爱情和探求新生的三重悲剧,以及宝玉,宝钗的婚姻悲剧为纬线,联结大观园内外"群钗"的种种悲剧,经纬交错,构成了圆形网状结构,全方位地反映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面貌.尚须指出的是,《红楼梦》是由写实故事和神话故事相辅相成,而且是从神话故事的结局写起,采用了以虚带实的方法.

  四,在爱情婚姻问题上
  《红楼梦》既突破了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郎才女貌","怜才爱色"的爱情俗套,也纠正了《金瓶梅》和《金瓶梅》式小说或渲染因果报应,或迷恋男女的变态性爱的不良倾向.通过贾宝玉与"群钗"的悲剧性情史,《红楼梦》提出了男女相恋,须志同道合,相互尊重,完全出自个人的意愿,不考虑家世的利益的新观念.不言而喻,这是带有近代色彩的爱情婚姻观念. 在爱情描写上,《红楼梦》一反"偷香窃玉,暗约私奔"的窠臼,写出了"儿女之真情".仅就宝黛爱情而言,宝玉倾心黛玉,选择"木石前盟",既不是出于门当户对(就门第而言,宝钗比黛玉更理想),也不是因为才貌双全(从才貌来看,钗,黛难分高下),只是由于黛玉
  从来不和他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同样,黛玉之钟情于宝玉,引他为知己,并非为了当宝二奶奶,只因为宝玉尊重,体贴女子,不愿走封建主义的人生道路.正由于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叛逆的思想性格基础之上的,才为封建家长和封建婚姻所不容,只能以悲剧结局.尚须指出的是,宝,黛爱情的产生和发展有个曲折的痛苦的过程;作者对他们爱情的描写,重在"意淫",从不涉足"皮肤淫滥",格调情趣很高.

  五
  《红楼梦》打破了历来小说的"大团圆"结局模式,写出了在18世纪具有典型意
  义的贾家荣,宁二府的彻底败落,以及生活于这个家庭的贾宝玉和"群钗"的一系列震撼人
  心的悲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15
简单来说,当时比较通俗的小说,基本上都是才子佳人一见钟情之类的,像是<西厢记>,还有一个<长亭送别>什么的词牌吧,我也记得不太清了,你可以找一本高中语文书来读读,还有配套的语文读本,上面都有,还有一个更神的,没见面都对上眼儿了的,叫什么<牡丹亭还魂记>说的是一个大小姐做梦梦见了一个书生,然后一病不起,抑郁而终,后来还真有个那个长相的书生,他在湖边散步看到了那个小姐的画像,就爱上她了.= =|||然后什么人把小姐坟墓给挖开了,小姐就活了,然后俩人终成眷属了^^.<红楼梦>打破了这种陈规,走的是"青梅竹马"路线(我不知道我这么理解对不对),总之让读者感到很新鲜.黛玉与宝玉同吃一桌饭同睡一张床,亲热却不失端庄.还有红的结局一反大团圆,走了天人两隔路线,大概也是众多读者掩卷长叹的原因吧.呵呵我今年高三,好不容易找了个时间上网就看到了这个问题,希望我的浅显的回答能让你满意,嘿嘿~~
第2个回答  2006-12-27
主要是它并不是单纯地写爱情,而是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看法与尊重, 以悲剧来描写封建王朝对自由爱情的压迫与摧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