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厂和东厂一样都是太监吗

如题所述

西厂和东厂的首领都是太监,但成员不是太监,成员是锦衣卫里选出来的。

1、西厂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组织了新的内廷机构——西厂。

西厂以汪直为提督,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西厂的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2、东厂

东厂,明代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由司礼监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

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

除此以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

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

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

扩展资料: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

锦衣卫,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

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明宪宗成化年间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被撤销,只相隔一个月明宪宗又恢复西厂。

明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复开,刘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属于外臣。而东厂、西厂的首领是宦官,即内臣。

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后来居上。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锦衣卫向皇帝报告要具疏上奏,东厂可口头直达。

皇帝还赋予东厂督主以监督锦衣卫人员的权力。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 。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共同点是 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即“巡查缉捕”

总之,出于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皇帝需要一个独立于官僚机构之外的势力供自己使用,东厂、西厂与锦衣卫都是这样的机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7

不是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成员不都是太监,东、西厂或大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西厂没有明确记载,类同东厂。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 

“东绢事厂”因位于皇宫的东华门外(一说东安门北,故简称为东厂,时至今日北京仍有一条东厂胡同,据说就是当年东厂的旧址所在。

  扩展资料:

东厂和西厂都是明朝时期高度的中央集权产物,都是以宦官为首的内臣机构,究其它们两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东厂成立的时间,较西厂成立的时间早。明成祖朱棣上台后,他十分惶恐政权的不稳定,并且担心侄子朱允纹尚存在人间。

便任命身边的宦官心腹,成立了东厂,明成帝想知道朝中大臣的一举一动,便由东厂来完成。东厂的人员遍布全国,甚至超越锦衣卫。东厂的首领是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所以东厂的成员打探出任何消息,皇帝都将在第一时间知道,对于东厂 发挥的作用,皇帝自然是宠信有加。

后来,宦官权倾朝野,连锦衣卫的首领见东厂的首领都要施行跪拜礼仪。东厂的人员遍布全国各地,为皇帝收集情报。西厂受明宪宗朱见深的需求与成化年间成立,由明宪宗的心腹宦官汪直为西厂首领。西厂的成立源于民间出现了狐妖的传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7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成员不都是太监,东、西厂或大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西厂没有明确记载,类同东厂。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

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

扩展资料:

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明宪宗成化年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蛊 惑人心,甚至网罗了很多太监,意图不轨。虽然李子龙和他的党徒最终被锦衣卫一网打尽,但宪宗由此深感侦刺力量的不足。

于是他身边机灵的小太监汪直被选中, 派往宫外打探消息。汪直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了宪宗。宪宗认为这些消息很有价值,对汪直的表现也十分满意, 要他继续做下去。

几个月后,宪宗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首领便是汪直。西厂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西厂的军官主要从禁卫军中选 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28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成员不都是太监。

东、西厂或大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西厂没有明确记载,类同东厂。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

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

扩展资料

明朝的东厂、西厂的演变

朱元璋死后,本来是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文的,但燕王朱棣却发动了“靖难之役”,以武力夺得了皇位。他上任后,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东厂。

最开始的时候,东厂和锦衣卫有着明确的分区,东区负责侦缉、抓人,而锦衣卫负责审讯犯人,两个机构分工明确,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后来东厂便拥有了自己的监狱,并拥有了听审权,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监督权,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调控权,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侦缉权,侦缉范围可以到全国。举报权,一旦获得的“重要”情报,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

东厂的好日子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很快就一个组织盖过了他的风头。原来明宪宗成化年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著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蛊惑人心,甚至网罗了很多太监,意图不轨。虽然李子龙和他的党徒最终被锦衣卫一网打尽,但明宪宗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久,他便完成了自己的创新,建立了一个新的恐怖组织——西厂。

西厂的首领便是太监汪直,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西厂的军官主要从禁卫军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西厂成立的初衷原本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掌握舆情。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快就“变味”了,一些小事都能无限放大成大案、要案。

因此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很快就超过了老前辈东厂。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从重处置。过程怎恐怖两字可以形容,很快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3-12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成员不都是太监,东、西厂或大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西厂没有明确记载,类同东厂。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