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价铬废水的净化处理有哪些方法

如题所述

六价铬废水的净化处理方法

1.硫酸亚铁法

废水在反应池中用硫酸调至酸性(可省略),投加FeSO4溶液,使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然后投加石灰乳,调节PH值至8-9,进入沉淀池沉淀分离,上清液达到排放标准后可排出回用,处理反应如下:

6FeSO4+H2Cr2O7+6H2SO4

3Fe2(SO4)3+Cr2(SO4)3+7H2O

Cr2(SO4)3+Fe2(SO4)3+6Ca(OH)2

2Cr(OH)3 +2Fe(SO4)3 +6CaSO4

硫酸亚铁的投药量应按六价铬离子与七水合硫酸亚铁的重量比计算确定。
其重量比为:
(1)当废水中六价铬离子含量小于25mg/L时,为1:40-1:50。
(2)当废水中六价铬离子含量为25mg/L-50mg/L时,为1:35-1:40。
(3)当废水中六价铬离子含量为50mg/L-100Mg/L时,为1:35。
(4)当废水中六价铬离子含量大于100mg/L时,为1:30。
石灰的实际投药比为:
Ca(OH)2:Cr6+=8-15:1(重量比)

为使废水与药剂充分混合,一般设有压缩空气搅拌装置,压缩空气量可采用0.1-0.2m3/min.m3(废水),压力可采用80kPa-120kPa。

硫酸亚铁-石灰法处理含铬废水效果较好,药剂供应普遍,但沉渣较多。

2.亚硫酸氢钠法

亚硫酸氢钠法处理含铬废水,可以在单独设置的废水处理池中进行,也可以采用设在铬化槽后的槽内进行,处理反应如下:

Cr2O7-2+3HSO3-+5H+ →2Cr3++3SO4-2+4H2O
废水应先进行酸化,调整PH值至2.5-3。
亚硫酸氢钠的投药量一般可按六价铬离子与亚硫酸氢钠的重量比为1:3.5-1:5投加。亚硫酸氢钠与废水混合反应均匀后,加调整PH至6.7-7.0生成氢氧化铬沉淀。
W=dCoFTM/CR
在槽内处理含铬废水时,铬化槽后的清洗槽的有效容积除应符合工件对槽尺寸的要求外,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W—化学清洗槽有效容积(L);
d—单位面积槽液带出量(L/dm2);
Co—回收槽溶液中六价铬离子含量(g/L);
F—单位时间清洗镀件面积(dm2/h);
T—使用周期,当采用亚硫酸氢钠为还原剂时,不宜超过72小时;
M—还原1g六价铬离子所需的亚硫酸钠为3.0g-3.5g;
GR—化学清洗液中的还原剂含量。

3.铁粉或铁屑法

投加铁粉或铁屑于酸性含铬废水中,铁粉或铁屑溶解生成二价铁离子,利用其还原作用,使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用碱中和,使之生成氢氧化铬和氢氧化铁沉淀。铁粉或铁屑需在酸性介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镀废水处理前须先酸化。

应用化学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不论废水量多少,含铬浓度高低,都能进行比较完全的处理,操作管理也比较简单方便,应用较为广泛,碱化时一般用石灰,但渣多,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污泥较少,价格销贵。生成的氢氧化铬具有胶凝性质,过滤分离较困难,一般用污泥干化法或压滤机、离心机脱水。

化学还原法中的酸化、氧化还原、碱化、出渣等工序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药剂投入量不易控制。全自动化学法处理含铬废水设备采用微机控制,自动充水、自动投药、自动排水等控制系统,能自动监测处理过程中废水的pH和ORP(氧化还原),它不仅减轻操作劳动强度、节省化工原料消耗,且处理效果可靠,具有明显的环境、经济效益。

4.防铬机处理法
含铬废水在直流电解作用下,铁电极溶解产生二价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Fe2+将Cr6+还原成Cr3+,用碱中和,Cr3+在碱性条件下生氢氧化物沉淀,沉淀经过滤后去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6

在金属加工、印染工业、电镀、制革、油漆、燃料燃烧、颜料以及铬的开采、冶炼、铬盐的制造工业都将会排放出大量含有含六价铬的工业废水,如电镀工业含铬废水主要来源于镀件钝化后的清洗工序,那含六价铬废水应该怎么处理呢,本文由小编整理一份关于金属含六价铬的废水处理设备的介绍。

  含六价铬的废水处理设备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或者是物理法进行处理。

  化学沉淀法:化学法主要理由药剂与污水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含铬废水在加入还原剂后可以将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于水的重金属化合物,经过反应后的重金属化合物通过过滤和分离的方法可以使沉淀物从水溶液中去除。

化学沉淀分为铁氧体共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中和沉淀法。

温馨提示:化学沉淀法会受到环境条件或者是受沉淀剂等的因素影响,经过沉淀之后的出水一般还需要进一步深的处理排放才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物理吸附法的技术关键在于吸附剂的选择,常用的物理吸附剂有活性炭,吸附法是指用多孔性固态物质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一种方法。

活性炭的去除率高且含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但是活性炭的再生效率低,这也是近年来众多的企业选择膜分离技术以及离子交换法代替活性炭吸附法原因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