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如题所述

俗话说,三岁看老。对于小孩的教育向来都是家庭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如果小孩教育不好,就算父母赚更多钱也没用。因为小孩的调皮捣蛋,都会影响父母的生活,为之焦头烂额。所以对于小孩进行礼仪教育,必须从小就开始锻炼。幼儿就是一个很好的阶段。

首先是最起码的待人接物。一个人有没有很好的家教,礼仪就能看得出来。最简单的比如是问候,见面给长辈问好。同样给长辈倒水让座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小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然后养成习惯。这样长大后,这些都会融入骨子里,举止都会让别人觉得这个小孩特别有风度。这些属于生活礼仪,比如拿东西需要轻拿轻放,吃饭不要太大声,不要给他人造成影响等等。

然后就是仪表的注意。俗话说人靠衣装,从幼儿阶段开始,孩子们就应该注意自己的仪表整洁。比如要保持指甲的干净,要保证衣服等的整洁。小朋友不要学习成年人佩戴不合时宜的首饰等等。总而言之,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健康形象。

还有就是餐桌礼仪。餐桌文化也是近年来的热门,越来越多的贵族喜欢从小就教育孩子如何正确用餐。包括餐具的摆放,吃饭的细节包括酒桌文化等等。可以说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小孩,他们更加会做人,情商也比死读书的高很多。

如何对幼儿进行礼仪培养,需要家长耐下性子琢磨。幼儿的思维都是形象且直观的,需要有人引导寓教于乐。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让他们懂得这些礼仪,在游戏中得到成长。通过对这些基本内容的训练,让他们形成一种习惯。在未来也能更好的在人际场上游刃有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比智高生长发育指导老师李家静说,从小教孩子礼仪,孩子就能在人际交往中从从容容,建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免去很多压力。透过礼仪习惯,孩子会获得一个真实广阔的世界,学会表达自己,建立深层次的人际关系。

  什么是幼儿礼仪

  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帮助幼儿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与礼仪亲密接触,是帮助他们建立礼仪习惯的有效手段。

  “礼仪不用花钱购买,却能透露一个人的身份。”礼仪是什么?有人把礼仪理解为繁文缛节,觉得那都是虚伪的客套,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也有的人认为学习礼仪是成年人的事,比如社交方面的礼仪,幼小的孩子又不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学习那些繁琐的礼仪很不现实。其实,这也是对幼儿礼仪的误解。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长期以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期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应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起点要低,训练要实,方法要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因为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反复性的工作,让孩子长期生活在讲究文明礼仪的环境中,使礼仪教育得以延续和进一步加强。幼儿时期正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幼儿礼仪的分类

  概括而言,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学习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公共场所礼仪涵盖面较广,对幼儿而言,要做到初步了解就算达到要求了,进一步的要求为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能做到谦让,会尊重和原谅别人。

  学习礼仪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并遵守的,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做到发言举手、会认真听完别人的话,与别人一起活动(超过3个人)需要服从活动的规则,不能擅自改变规则或任性;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要轻轻地进行,尽量避免制造噪音;学会和他人在意见分歧时商量解决,能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的演出时,保持安静、不吃零食、不乱扔东西,演出结束后,懂得鼓掌表示感谢。

  幼儿礼仪的培养

  让孩子对礼仪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还要注意讲究幼儿礼仪教育的科学原则。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幼儿礼仪教育不仅要重视影响幼儿礼仪行为的一些显性的教育因素,更要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如父母、同伴等的为人处世、行为方式、仪表、语言等的表率作用。

  把礼仪培养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因为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

第2个回答  2016-11-04
一、故事讲解
幼儿教师与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时,可以根据教育内容设计鲜活的生活场景,通过形象地描述两个小伙伴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的小故事,使幼儿如临其境,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对比分析
三、角色扮演
幼儿教师与家长可以在引导幼儿分清是非之后,让幼儿分别扮演正反两种不同的角色,进行换位体验,产生礼仪光荣、爱礼仪的情感。
四、渗透生活
幼儿学习掌握礼仪常识,是为了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它,也就是说要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并养成习惯。幼儿学习礼仪知识并转化为礼仪行为能力,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才能建立起稳固的动力定型,反复强化形成自然而然的礼仪习惯。
幼儿家长与教师通过讲解故事、对比分析、角色扮演与生活渗透几个环节,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礼仪常识,而且能产生礼仪光荣、爱礼仪的情感,还能自觉地践行礼仪规范,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成为一个知礼仪、爱礼仪与行礼仪的幼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10
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往深了说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摸清孩子的性格和爱好,老话说把住他的命门才好教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