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推进政府公开行政。

  从政府履行职能的方式来看,必须把推行信息公开制度为实现地方政府职能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既是政府的义务也是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信息公开,是为了提高政府效率和开透明,实质上是建设高效政府和阳光政府。废除原有的封锁信息的保密制度以及新闻披露的审批制度,增加透明度和公开性,广泛吸收人民参与政府的决策,减少暗黑箱,保障人民应有的对政府决策的知情权和表达权,能提高政府的信誉和决策的效力,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顺利进行。

  最近的房屋征收新机制:市区联动、以区为主。高度重视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房屋征收与补偿是头等民生大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备受市民关注。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群众的知晓率,减小拆迁工作的阻力。要依法保障拆迁,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要始终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始终将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确保市民群众利益不受侵犯。

  二、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职能。

  2008年,国务院推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次机构改革,决定组建国家环境保护部,不在保留国家环保总局。这一决定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急需强化。

  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我们的巨大发展是用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换来的。十六大以来,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资源的理念开始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以合肥市作为例子,“十一五”以来,合肥市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坚持生态立市,突出环保优先,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切实加强环境监管,全面推动污染防治,突出做好“水文章”和“绿文章”,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

  结合国务院机构改革——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是我国环保事业的一个里程碑,是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职能道路的重要之举。

  三、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当前,重点要在政府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上实现创新。

  强化柔性执法意识:文明执法、微笑执法、人性化执法。要强化柔性执法意识。综合“执法”并非单纯的“执罚”。各执法部门要转变执法观念,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要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手段的多样化建设,灵活应用各种引导性、服务性的柔性执法手段,做到文明执法、微笑执法、人性化执法,努力消解执法冲突,

  化解社会矛盾。要重视抓好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法律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市民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升文明素质和文化软实力。

  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首先就要摸清目前行政职能中还存在的问题。

  1、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成为制约政府转变职能的体制因素。

  政府习惯于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和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模式。其结果,不仅造成了政府权力的膨胀,而且严重阻碍了市场机制和社会自律机制作用的发挥。这样的例子我们经常在报纸、新闻中看到,某地强制农民种植某种农作物,造成了供过于求,造成农民的巨大损失,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为了保证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来经济单位进行各种限制提高准入条件等。

  2、地方政府财政保障不足,成为制约制约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经济因素。

  尽管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在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回避金融风险,尽管国家在实施控制银根的经济措施,但是政府举债度日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政府的金融安全存在的巨大的威胁和隐患不仅会影响到政府职能转变的顺利,更有可能带来地方政府破产的危险。

  3、地方政府信用缺失,成为制约制约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诚信因素。

  政府信用缺失问题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在质量、性能等方面享有充分的信息优势,而公众作为消费者处于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状态。由于公众本身所拥有的知识、信息相当有限,加之虚假失真信息泛滥,这样就会怀疑政府所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真实性。这个问题,通过深入开展政府信用建设,取信于民,就能为政府职能转变铺平了望道路,有利于推动和促进政府改革的深入。

  4、各行政部门间协作不利,部门利益盛行。

  我国行政机关实行“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由于各部门间的专业性非常强,不同工作类型部门间的信息交流较高,部门之间不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不能站在政府管理的整体利益上通过沟通寻求彼此的结合点,导致部门间不协调现象的出现。我们经常在电视新闻里看到,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无效,各部门之间不但不合作,反而互相推脱,造成公民利益被忽略,这就是各行政部门间协作不利的例子之一。

  可以看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值得欣喜的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正沿着正确的方向加快推进,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将最终取得预期的成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