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画的来历

如题所述

很多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习惯性认为我们现在的笔画顺序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基本没有什么改变的。但其实,事实上和古人的笔顺已经差别比较大了。

我们大陆距今时间最近的笔顺规范是在1997年4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其中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火”、“方”、“乃”等笔顺进行修订。而之前这些笔顺都是千奇百怪的,甚至语文课本中的笔顺都很混乱,比如我小时候学的“火”,笔顺是左点,撇,捺,右点。
这次的笔顺规范尽管相对以前要合理的多,但是并不是没有问题的,比如“乃”的笔顺就不太合理。当然,和古人笔顺不同有很多原因,其中利于教学推广,以及便于横写最为主要。毕竟要解释左右、戌戍为何不同实在太难为小学老师了。
大陆的笔顺统一,并不意味着一国两制的香港、台湾笔顺统一,更不意味着日本的笔顺统一。其中香港和大陆最为接近,台湾有个别字不同,比如升、成、必,日本和大陆的笔顺差别最大,常用字和大陆存在差别的大概占10%左右。日本由于国土较小,崇古意识较强,这部分的笔顺差异,可能是唐朝延续下来的。这与后面考证到的元代、明代、清代笔顺规则可以相互印证。
另外一个流传最广的误解是楷书的笔顺规则和行书不一样,实际上古代楷书和行书笔顺是一样的。古人从楷书过渡到行书的难度远比今人要小。决定古人笔顺的主要因素是字源,即篆书、隶书写法,以及《说文解字》的影响。
比如左右两字,在今天统一成先横后撇,而古人两字楷书笔顺是不同的,一个先横后撇,另一个是先撇后横,与行书一致,这与篆书的字源是有很大关系的。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戌戍”,在明代以前两个字的笔顺是区分开的,“戍”的笔顺是先写“人”,然后写“戈”,《说文》戍指“守边也,从人持戈”,戌指“灭也,从戊含一”,所以明代写戌又是先戊后一。清代两个字的笔顺开始统一,不那么讲究,但是清代和今天又截然不同。更有意思的是同样是横和撇的组合,“戌戍”不同,“成”是一种,“皮”又是另一种,“皮”的笔顺在明清时候是最后写撇。竖折方面,“区”、“匹”、“臣”三个字也相互不同。
最后一个影响笔顺书写规范的是章法。今天我们大部分人还是横写,所以“先左后右”的规范占主导地位,而古人是从上向下的竖写,所以“先上后下”、“先中间后两边”更为重要。比如“川”、“州”、“坐”等等,清代以前都是先写中竖,然后写两边,这样有利于重心对正。
最后笑一下田蕴章,365集里写“马”的时候,笔顺和他自己一位朋友的不同,没有考证到为何朋友这么写,所以他认为自己笔顺是正确的。事实上根据古代书法论著的笔顺规则,田的才是有误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