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欲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己所欲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把自己想做的,强加给别人。

与之相反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

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扩展资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解释: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2

意思:自己想要的或是喜欢的事,也要谨慎思考后再决定是否要推荐给别人,切不可强加于人。

(1)欲【yù】  

基本释义:

1.欲望:食欲。求知欲。

2.想要;希望:欲言又止。

3.需要:胆欲大而心欲细。

4.将要:山雨欲来风满楼。

(2)慎【shèn】  

基本释义:注意;小心: 谨慎。 不慎。 慎重。

(3)施【shī】  

基本释义 :

1.施行

2.施展:实施。措施。

3.给予:施礼。施压力。

4.施舍:施诊。施与。

5.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施粉(搽粉)。

扩展资料:

原句出自于《论语·颜渊》。

原文: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白话译文: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第2个回答  2017-01-0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所欲,亦勿施于人

这两句话要一起看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到别人头上。
第二句话,即便是自己想要的,也不要强加到别人的头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17
就算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也要谨慎地给别人,意思是说自己喜欢的不一定别人也喜欢,不要强加给别人
第4个回答  2019-01-28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的意思是:即使是你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也不能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是告诉人们,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以别人意愿为标准。要看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

己:自己。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己”相对。

这句话的典故出自于《论语·颜渊》篇第二章,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对应,原文如下: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白话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但一定照您的话去做。”

扩展资料

出于《论语·颜渊》的其他典故

1、【原文】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广泛学习、遵纪守法,就不会误入歧途!”

2、【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评析】这一章所讲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3、【原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评析】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

4、【原文】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评析】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伦是最松弛的一种。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

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所以清末志士谭嗣同就认为朋友一伦最值得称赞,他甚至主张用朋友一伦改造其他四伦。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