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朗读课文,我和阿妈走啊走啊,来到田埂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80字以上小练笔?

如题所述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正文:

我和阿妈走啊走啊,来到了田埂上。我和阿妈走到田埂上之后,看到的第一件事物就是长在地里的小麦苗。这些小麦苗刚到,我们脚脖子那么高,虽然看起来细细的,但是无论风怎样吹,他们无论与怎样打他们,他们仍然屹立不倒。

这些小麦苗等到秋天的时候就会给我们收获的果实,这是我们辛苦一年所得到的收获。站到田埂上的时候,我还可以看到在田间跳跃的小动物。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田地里是可以看到小兔子的,他和庄稼在一起茁壮成长。

扩展资料:

写景物的手法:

一、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动与静的结合: 

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三、声与色的结合: 

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实景是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8

看到了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听到了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扩展资料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

“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了走月亮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4—5):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6—7):写“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具体描写了怎么“走”月亮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06
我和阿妈走啊走啊,来到了田埂上。
我和阿妈走到田埂上之后,看到的第1件事物就是长在地里的小麦苗。
这些小麦苗刚到,我们脚脖子那么高,虽然看起来细细的,但是无论风怎样吹,他们无论与怎样打他们,他们仍然屹立不倒。
这些小麦苗等到秋天的时候就会给我们收获的果实,这是我们辛苦一年所得到的收获。
站到田埂上的时候,我还可以看到在田间跳跃的小动物。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田地里是可以看到小兔子的,他和庄稼在一起茁壮成长。
我们在田埂上的时候还能看到一道一道的沟渠。
这些沟渠是田地当中农作物水源的来源。如果没有沟渠农作物就会干旱至死。
我们站在田埂上向远处眺望的时候,第一眼可以看到一排树。
这是一排路边的杨树,起到的是遮阳和景观修饰的作用。
除了这一排排的杨树之外,远处还有一个小房子。这个小房子是专门看守田地的大伯伯。
还有一些老爷爷,他们都是为了让田地长得更好。
在更远一些的地方,除了雾气之外,我们还能看到蔬菜大棚。这些大棚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经济收入,而且让我们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
除了看到的这些之外,只要我们努力听,还可以听到吱吱咯咯的虫鸣声。还有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他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就是一首田园交响曲。
第3个回答  2020-07-21

看到了微风中摇曳的禾苗,看到了果树枝头吐露的新芽,看到了弯腰耕作的老农,看到了村庄里缭缭升起的炊烟…

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阵阵的蛙鸣声,沙沙的风吹树叶声,以及呼唤顽童回家吃饭的声音。


第4个回答  2020-07-21
沿着田野慢慢行走,风很轻,云很淡,闻着带着土腥味略带湿气的空气,清新自在。我们仿佛放下了一切,在我们的心中只有这一片天地。这一片经有农民们细心雕琢的田字框,一行行一列列都是她们辛勤劳作的成果,绿树成荫,虫鸟轻鸣,微风吹拂向我们打着招呼。田地里的野草经过农民们的,劳作,但还是有几个漏网之鱼嚣张的朝我们摆着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