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中原时清朝统治者将满语定为母语,为何后来都说汉语?

如题所述

因为被汉化了,满族人很快学会了说汉语,却一点点忘记了满语,直到清晚期,很多官员基本不擅长满语。清军入关的时候,对汉族来说,是一件耻辱。很多汉族人都不肯认同清朝的政权。而清朝统治者更知道,如果不尽快得到汉族人的认可,他们很可能会再次被赶出去。于是清朝统治者注重起满汉文化的融合,然而满族文化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被抛弃和遗忘。

1.与汉文化融合,才能稳固政权。

就像上文所说的那样,皇太极在计划进入中原地区的时候,就知道如果一味地打压汉人、汉文化,那么汉人就不会认可清朝,民间的起义就不会停止。于是皇太极便开始实行了满汉文化融合的政策,他还接受了汉人大臣的投诚。而这也是顺治帝之后的皇帝,一直都坚持的政策。为了管理汉族人,皇帝和大臣们都需要学习汉语、汉文化,这样才能与汉族大臣交流。

2.满足汉化速度极快,连皇帝都为之惊讶。

然而,皇太极没想到的是,满族人被汉化的速度非常快。康熙时期,官员们都已经学会汉语,能进行熟练的对话、交流;而在雍正时期,宫里的侍卫已经能用熟悉的北京话互相说笑;在乾隆时期,满人在公共场合基本都是用汉语交流。满人对汉文化的熟悉程度已经非常高了,但是他们对满语却是处于倒退的状态,汉语说得多好,满语就说得多烂。

3.注重满语学习,却还是无法保护满语。

清朝统治者自然不能让满语被遗忘,于是便采取了很多保护满语的政策。比如将满人聚集在一个区域居住,想要让他们与汉人隔离,互相用满语交流。不过,这个政策并没有达到效果,因为满人又不是只和满人交流,在其他地方还是会用汉语,就像移民外国的家庭,只要经过一代或者多年后,在家里也是用当地语言交流,他们会被当地文化同化。

这种政策没有用,乾隆帝就想到了用满语来考核官员,还要求满人后代必须学习满语。满语一旦成为了考核的重点,虽然是得到了普及,但是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以应付的态度来应对的。因为满语实际上的用处并不大,能用汉语解决的,为什么还要用心去学习满语。于是汉语到后来,已经逐渐被满人所放弃了。

总的来说,因为满人逐渐融入汉文化,不再使用满语,也不重视满语的学习,满语才逐渐被遗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9
因为当时的汉语十分普及,教满语的老师也不多,所以只能放弃了满语。
第2个回答  2020-07-16
因为顺治帝,康熙皇帝都意识到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倡学习汉语,而且汉人人口众多,久而久之,汉语成为母语。
第3个回答  2020-07-09
因为汉族文化才是主流文化。汉族文化要比满族文化饱满的多,想要更好的统治帝国就必须要学习汉语和汉族文化。
第4个回答  2020-07-10
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清朝统治者学习汉族的语言文化,实行汉化。说汉语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原,加强管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