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投名状?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

如题所述

《投名状》整部电影可以说文武兼备,武有武的精彩,文有文的深沉,尤其是武戏中的那几场战争,除了血腥,更让人看到了人性。

几场战役也是人物内心转变的过程。整个片子讲了兄弟情、男女情、信义。如果说电影的前半段是用几场惨烈的战争吸引观众的注意,那么影片的后半截,导演则是用文戏进一步揭示出人性黑暗的一面。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投名状》在对战争和暴力的态度上,彻底颠覆了以往古装大片的模式,第一次从人性出发,对战争和暴力投以怀疑的审视。中国观众已经看惯了漂亮的谎言,陈可辛能在这样一个古装大片里继续自己的人文关怀,诚实的面对历史和人性,让人心生敬佩。



当然《投名状》的颠覆不止于此,它对中国武侠片中“兄弟义气”这一主题的挑战,更是勇气之举,在《投名状》里,欲望压倒了承诺。



冠冕堂皇的理想原来只是肮脏的阴谋,“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口号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事实面前显得苍白而可笑。这样一来,以往武侠片极力营造的“江湖乌托邦”在《投名状》里就轰然坍塌了。



扩展资料

《投名状》主要剧情:清末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大哥(李连杰 饰)被同僚出卖,所带军队无一生还。因为装死而活下来的大哥遇见了离家出走的莲生(徐静蕾 饰),二人一夜取暖后,莲生不告而别。大哥在街道上被三弟(金城武 饰)发现并带回村,发现竟是二虎(刘德华 饰)的妻子。

被贫穷饥饿所折磨的农民在憨厚的二虎与忠诚的三弟的带领下,劫抢官银,导致官府半夜报复。大哥乘机鼓动大家参加军队赚来军饷粮食,三人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浩浩荡荡地带着一百零八人出发从军。这支兄弟军不要命的拼劲,拿下不少胜仗。

只是爬得越高,大哥的野心越大,二虎与三弟再也无法管束,分歧渐生;而大哥与连生的感情被三弟发现,三弟误以为莲生是兄弟反目的原因,想借杀大嫂来解救二虎。面对朝廷的欺诈、官府的黑暗、野心的膨胀,曾经纳过投名状的三兄弟最终自相残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3

2007年《投名状》一出,横扫金像、金马两大典礼,当时世人皆言香港影坛再无拿得出手的作品,否则哪有《投名状》的如此风光。转眼间12年已过,真实的情况,却是放眼到如今,最佳电影每年都有争议,反而是当年的《投名状》随着时间历久,愈加香醇。它的有些设计,到如今也未被超越和成功复制。

角色性格:不再简单的黑白化,把对错留给观众

《投名状》改编至老版电影《刺马》,两部电影,故事情节基本一致,但内里文章却是天差地别。

“刺马”故事原改编于清末四大案中的刺马案,故事情节与电影基本表述一致。

老版《刺马》的主要侧重点,放在了兄弟反目和刺杀复仇层面。

而“投名状”三个字,看过水浒的人,大多耳熟能详,它代表的更多是“断绝退路、一往无前”,以这三个字为电影名称,导演陈可辛想要的一定不是简单的是非黑白,孰对孰错。

依据常规,霸占兄弟妻子,谋害结义兄弟,其人必是大奸大恶,人人可诛。

但在《投名状》中,李连杰饰演的大哥庞青云,打着救济天下苍生的旗号,他可以坑杀四千士兵,也可以设计杀死结义兄弟,但李连杰一脸正气的表情之下,配合饿殍遍野的景象,让你说不出对错。

刘德华饰演的二哥赵二虎,嘶吼着:人无信就是畜生,坐在4000人的尸体里久未起身。他个性豪爽,待人真诚,直到最后死的那刻嘴里依旧念叨着何魁你出来,全然不知设计毒害他的人是他的结义大哥。

金城武饰演的三弟姜午阳,杀人如麻,出刀必见血,在他的心中杀人的负罪感要远远小于两位大哥,他唯一的执念就是兄弟不可反目,至于其余所杀之人该杀而或不该杀,并不重要,他也懒得理会。

在老版《刺马》中,三个主角的形象设立相对简单,对错一目了然,但在“投民状”中,庞青云的对错,一直都是争议不断,他是打着“救济苍生”实际自私自利的伪君子,还是一心只为天下黎民而甘愿被世人唾弃的真小人,只能仁者见仁,各自评断了。

李连杰也正是凭借庞青云一角的塑造,拿下了当年的金像奖最佳男主。

故事背景:关于历史的描写,含蓄,却足够透彻

《投名状》中关于晚清政府、慈溪太后、三位大臣、以及何魁的描写,虽然戏份不多,但却很直白到位。

苏州、南京、扬州曾经的繁华古城,在电影中被描绘的横尸遍野,破烂不堪,但与之对应的却是紫禁城的深邃和奢靡,一路小跑,却也依旧望不到尽头的幽暗深宫,以及依偎金銮殿,黄金丝绸富贵气的朝中大臣。

前方士兵浴血杀敌,后方同僚却在算计猜疑,前有饿狼,后有邪魔,这样的仗打赢了又能如何。

这些设计,都在透露着一个信号,这样的清政府,你扶它又能如何,它又怎会不走向亡途。

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发生在1870年,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太平天国总体框架被剿灭于1869年,苏州城被庞青云下令射死的四千太平士兵,应当是整个太平天国起义的最后几只残余部队。

苏州城的起义领袖,借赵二虎的刀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他说他想回家,想结束这场战争。

“借刀求死”这一个设计,其实很巧妙,读过历史的都知道,太平天国的覆灭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自身,这一幕反映的史实真相和背后意义也就在此,剿灭起义士兵的其实并不是晚晴政府,而是他们自己的堕落和心灰意冷。

除了人物角色的复杂化,以及对历史真相的高度还原以外,《投名状》的摄像水准、服装道具,也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在第27届金像奖中,它也荣获了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等多项大奖。

第2个回答  2019-06-02

《投名状》作为陈可辛所有电影中制作最大,演员阵容最豪华的电影,仅从故事和来说,其实是他所有电影特征的总和。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的剧情片和文学创作非常相似,都是通过设置安排故事里的冲突推进故事发展。有些电影是通过设置故事里一个较大的转折,从而创造冲突,引导角色性格变化,在陈可辛这里,通常是以角色性格为起点,创造转折,引导冲突。

《投名状》里最著名的情节,也是广受观众关注的情节,是大哥庞青云杀害了整座城的逃兵,也是从这个契机开始,三个主要角色的想法出现了分歧,冲突也从这里开始埋下了伏笔。

但是这又与陈可辛导演其他的作品不同,比如在《甜蜜蜜》里,黎小军和李翘在一开始想法就是不同的,可《投名状》里,青云、二虎、午阳在一开始的想法是相同的,所以他们才会结拜为兄弟。

他们三人想法上的分歧是在一场又一场战役里产生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如果说《甜蜜蜜》里黎小军和李翘是“殊途同归”的话,那么《投名状》里三兄弟就是“同途殊规”。

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电影一开始的时候,三个主角之间是没有间隙的,所以观众先入为主地认为整部电影的基调应该是高昂的,直到电影最后兄弟相残,变成了一个无可挽回的悲剧的时候,人物性格摆脱了符号化,瞬间立体起来。毕竟这部电影不似《甜蜜蜜》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它的画面里信息量相当多,场面也非常宏大,既要保证好大场面的张力,又要把握好角色前后的变化,这个平衡的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3个回答  2019-06-03

一直认为2007年陈可辛执导的《投名状》是一部被低估的写实风格电影,它的格局比《绣春刀》更大,对人性善恶讲得更深、更透。

但碍于商业片的套路与市场的种种需求,在进行了大量剪辑处理之后,呈现方式上显得舍本逐末、简单直接,归结成了出彩的动作、血红的杀戮与惨败的背叛。这部片子只说了其一,要靠观众举一反三,方能悟透陈可辛含蓄的表达。

电影《投名状》改编自清末有名的“刺马案”,讲述了一场兄弟情义与利益纷争的故事。

率性而为的赵二虎(刘德华饰)与看重情义姜午阳是一对落草为寇的兄弟,因劫富济贫的美名深得人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理想、有抱负的庞青云(李连杰饰)舍身救了姜午阳,为了报恩,赵、姜兄弟拜庞青云为大哥,三人被清廷收入麾下,参与剿灭太平天国的战争。然而,庞青云的欲望随着仕途与诱惑不断膨胀,三兄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

“投名状”的本意是“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的连坐式契约,但在《投名状》中,更像是一种共同沉沦的誓言。

“抢人、抢钱、抢地盘”的响亮口号下,为了大哥肝脑涂地的道义,赵二虎和姜午阳怀着一腔热血冲杀在前,然而,他们本质上和庞青云不是一路人,那个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内心本就不认可一纸投名状里的生死誓言。

被加官进爵、光耀门楣蒙蔽了双眼的庞青云悟不透,如果没有兄弟的齐心合力,就换不来那些拿命换来的胜利,早已死过一次的他与其说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不如说就是一个赌徒,用别人的性命赌自己的命运。

输赢是暂时的,赌徒的命运是注定的,那就是满盘皆输的自我毁灭。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庞青云率众抗击太平天国的军队,其实也是向清廷交了一份投名状。

对清廷而言,攻城略地换来官位与封赏,这是统治阶层的权术和手段,城池是用命换来的,是实,但官位与封赏的予与取,都是清廷一句话的事,是虚。

以虚换实,这本身就是一笔好买卖。庞青云三兄弟的死走逃亡,忠诚或是背叛,不过是翻云覆雨的官员们明争暗斗的筹码而已。

片中,徐静蕾饰演的莲生,是整个事件的催化剂。

从小在妓院长大,看透了世间无常,只想过上好日子。

对二哥赵二虎,她的感情是情义,但对大哥庞青云,她更多的是欣赏与爱意。

安逸的生活与牵绊的感情是矛盾的,夹在两个男人中间的莲生是痛苦的,她太为自己着想,却没弄懂该怎么选,最终也不过沦为杀人的借口。

陈可辛试图用一段注定了悲剧色彩的东方寓言,讲述一个浅显却充满韵味的道理,人性的善恶、兄弟的情义,全看欲望的舍与得、权力的予与取。正所谓,兴亡谁人定,盛衰竭无凭,在诡异善变的政治和复杂多变的人性面前,道理讲起来如此模糊,却又显得那么真实。

第4个回答  2019-06-04

《投名状》是一部很优秀的国产英雄动作大片,由陈可辛执导,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主演,讲述的是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个结拜兄弟之间的恩怨纠葛。

《投名状》改编自著名的“张汶祥刺马”故事,是所谓清末四大奇案之一。陈可辛导演没有采用通常的传奇叙述方法,巧妙地将一个女人设置在三个生死兄弟之间,在女色和弟兄情谊的矛盾中展现人性善恶, 以一种动静相宜、文武相持、虚实相配的叙事方式有效的推进情节发展。

影片通过平行蒙太奇、反复蒙太奇,充分展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镜头在金城武的眼泪一行行流下,有的哭泣有的呕吐的山字营的士兵将箭一次次的搭上弓头,刘德华在铁链的束缚下一次次挣扎着站起来,又重重的倒下去多次转换、反复,让观众忍不住为战争的残忍,为人性的扭曲而悲叹。 

三位男主演和女主演徐静蕾的演技也值得称赞,尤其是三弟发现大哥和二嫂偷情的片段,李连杰和金城武纯靠表情的表演演技炸裂,将人性演绎得无比真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