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十大高手之黄飞鸿生平简介,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8

人物生平

从父习武

电影版黄飞鸿黄飞鸿于公元1856年7月9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他历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 跟随其父黄麒英于南海县佛山、南海县县治地广州城(即省城)街头卖艺。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1886年染疾卒),是故黄飞鸿自3岁开始习武,早得父亲传授,习得虎拳、鹤拳。

黄飞鸿并非广东十虎之一,广东十虎分别是: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梁坤。

黄飞鸿3岁从父习武,13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

后遇铁桥三(即梁坤,广东十虎之一)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黄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黄麒英谢世,黄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

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携黄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

卖武生涯

1868年 随父在南海县佛山、南海县广州城(南海县和番禺县共治广州城)、顺德一带卖武,其间以四象标龙棍胜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9年 在南海县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铁桥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随林福成学艺近两年,学成 铁线拳和 飞铊等绝技。

1872年 移居广州,铜、铁行工人集资为其设武馆于第七甫水脚,结束卖武生涯。

武术教练

1873年 十七岁起留在广州第七甫为铜、铁行工人授武。

1874年 广州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中人聘为行中武术教练。

1875年 在西樵官山墟一当铺夜宿时遇贼人打劫,一人击退数十人,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随后应邀到在石龙乡授徒。

1882年 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并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

1885年 记名提督吴全美聘飞鸿为军中技击教练,停办h澜桥所设武馆。

1911年8月 应刘永福邀聘,任广东民团总教练。

设立医馆

1886年 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后,吴全美去世,飞鸿辞去军中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设跌打医馆宝芝林。

约1877年 另设馆于广州西关h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刀伤跌打,三栏教席由梁宽代替。

1888年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赏识黄飞鸿武艺高强、医术精通,聘为军医官和福字军技击总教练,向其赠医艺精通木匾。

抗击日寇

1894年 刘永福率领军队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飞鸿随刘率九营福字军抵台,驻守台南。

1895年6月 刘永福护台失利,飞鸿离台返粤,自此仅行医不授武。宝芝林前榜: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

1918年 在广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猎场任守。

主要功绩

武术成就

黄飞鸿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 。清顺治年间,郑成功部将蔡德宗等五人潜至福建少林寺,与达宗等在高溪庙创立洪门会(天地会),洪门会流行的拳术称为洪拳,含有纪念朱洪武,反清复明之意。至清中叶,广东洪拳与刘、蔡、李、莫并称为五大名拳。黄飞鸿的洪拳,一方面由陆阿采--黄泰--黄麒英所传,一方面由铁桥三--林福成所传。黄飞鸿对洪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并以飞铊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无影脚等绝技闻名,现传下的要拳术套路有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五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单刀、飞铊、行者棒、瑶家大耙、形意箫、挑等。

岭南武术

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己任,经其门人林世荣等整理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结构新颖,动作轻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虎鹤双形,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推山倒海,龙腾虎跃之势;鹤形练精与神,身手敏捷,动作迅速,有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气静神闲之妙。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飞鸿一脉之代表拳法,为武术界独树一帜。一时风行全省,并远传至港澳、东南亚甚至北美等地,迄今历久不衰。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中国高等体育院校教材内容之一。

铁线拳

是一套养生拳,以运动肢干,畅通血脉为主,具有壮魄健体,反弱为强的功能。其大纲不外分外膀手与内膀手二式,外膀手属外功即手、眼、身、腰、马;内膀手属内功即心、神、意、气、力。它以刚、柔、逼、直、分定、串、提、留、运、制、订十二支桥手为经纬,阴阳并用,以气透劲,又以二字钳羊马势保固腰肾,练此拳法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疾而不乱,徐而不弛,无论男女老少,皆能习之,恒久练习,有却病延年之效。

这是林世荣宗师流传下来的一洪拳,在香港推广出去的,是由陆阿采流传下来的洪拳,即陆阿采--黄麒英-黄飞鸿-林世荣,洪拳影响最为广泛,其中:周星驰功夫戏中的洪拳大师:赵志凌则是林世荣的再传弟子。

工字伏虎拳

是洪拳的基本拳法,以步进退成工字形,故名工字伏虎拳。相传此拳源出少林寺,

初少林毁于火,至善禅师避难到广州海幢寺,至善恐少林绝技失传,便于寺内授徒传艺,陆阿采为其首徒,得工字伏虎拳秘传,后传于黄泰,泰传黄麒英,麒英传子黄飞鸿。又由黄飞鸿将其发扬,传于梁宽、林世荣、陆正刚、陈殿标等。工字伏虎拳腰马稳健,桥手刚劲,法门紧密,进退有规。恒久练习,不必站马而腰马自坚,不必打椿而桥手自劲,是学习其它拳术、器械的基础。

因此,凡入黄飞鸿门下者,必先习此拳以稳健腰马,坚劲桥手,正确步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