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

如题所述

白坪矿区主要有以下水文地质问题:

(1)滑动构造和地表水联合作用不明

位于98~109勘探线之间,箕F27为主滑面,滑体中发育新F13、新F11、新F10等多条滑面,箕F27有40孔控制,断层内带不发育,均不漏水,10106孔水被抽干,说明断层导水性差。在断层影响带有3孔漏水,占揭露钻孔的7.7%,漏失量1.20~2.40m3/h。新F13和新F11断层交会处有2孔涌(漏)水,漏失量1.63~3m3/h(其中副9902孔由于平顶山砂岩出露地形高,地下水补给新F13,断层带涌水,水量0.45L/S)。重力滑动构造影响带较发育,局部具有导水性。箕F27主滑面下距二1煤层顶界铅垂距离20(10210)~60m范围的面积约1km2,在第一水平近0.50km2。受其影响二1煤顶板砂岩一般裂隙较发育,富水性相对较好,工程地质条件变差。

(2)断层交会部位、断层错动部位(对口部位)的富水和充水规律不清

箕F7为初期采区主要断层,箕F4为井田南部边界断层。箕F7断层位于新峰背斜轴附近,具有一定的导水性,如副10309孔恢复曲线后期斜率变小。断层南盘上寒武统岩溶发育,在断层对口部位与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接触,构成第一水平浅部的补给边界。箕F4断层内带导水性差(9孔揭露均不漏水),南盘二叠系泥、砂岩与井田太原组上段灰岩接触,形成南部的阻水边界。箕F7与箕F4断层之间的影响带(箕F59断层也分布于该地段)岩溶裂隙较发育(如副10309孔长山组地层孔深214.22~248.49m,见岩溶发育带,单位涌水量达1.863L/s·m),并与西部的岩溶发育地段(据电法资料东白坪至南地之间垂深100~250m推断为上寒武统岩溶发育带)构成近东西向较强的地下水径流带。其上的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有脱水现象。

(3)断层和老窑水的影响范围需进一步圈定

井田采煤历史悠久,煤层浅部老窑遍布,给水普遍,浅部采煤易发生老窑突水,老窑水一般为储存量,突水来势猛、衰减快、易疏干。

(4)底板岩溶水的富水规律需要进一步查清

岩溶地下水在断层带可直接充水或突水,是矿井突水的主要水源。其次,第四系含水层在白江河谷分布地段,对岩溶含水层和山西组砂岩含水层有补给关系,为矿井充水间接补给水源之一。但是,第四系含水层面积小补给量不大。

(5)顶板砂岩水需进一步治理。

顶板砂岩含水层在开采初期一般以渗水形式充水,回采后形成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则以裂隙渗水和局部淋水的方式向矿井充水,但水量不大。回采时导水裂隙带形成后涌水量最大,但含水层富水性弱,水量小易被疏干。开采初期矿井涌水量一般与巷道掘进长度和开采面积成正比关系,由于含水层补给条件的局限,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

总之,大的滑动构造、券门水库水体下开采、高水压的底板岩溶含水层、断层较为复杂等特点决定了白坪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属于较复杂类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