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确定招安之后,向梁山的全体小喽啰们说过,不愿入朝的,可以领钱回家。确实有5000人领钱回家。
当下辞去的,也有三五千人,宋江皆赏钱物,赍发去了;愿随去充军者,作数报官。
三五千人,也不算小数目了,只是因为一百单八将都没有走,走的都是没有影响力的小喽罗,所以感觉好象没有人回家。
先说这些人为什么要走吧。梁山的兵源分了好几种,有兼并的草寇,有投靠的百姓,有俘虏的武装,还有抓获的官军等。有人是逼上梁山,有人是自愿落草为盗,宋江说得清楚: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莫负天子洪恩。汝等军校,也有自来落草的,也有随众上山的,亦有军官失陷的,亦有掳掠来的。今次我等受了招安,俱赴朝廷。你等如愿去的,作数上名进发;如不愿的,就这里报名相辞。
宋江这话非常明白,一百0八将是一个集团的,面圣享受皇恩,这些底层的小喽罗,愿意跟着宋江受招安也行,不保证有什么富贵,不过就是跟着当个吃军粮的军士。所以不强留。
以前人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古代战乱多,当兵会横死战场,而且宋代的军士地位很低,很多是充军发配的罪犯,当官的管得又严,待遇又低又苦,在梁山自由惯了的人,不会再想去当兵。这些人在梁山打家劫道总有些积蓄,加上赏钱,没有犯过大罪的回家可以置办些产业过安分日子,有罪回乡存不下身的可以投奔其他三大盗。
宋江让这些人自愿选择回不回家,其实也是相当于企业转型,剥离不良资产。对于真正的核心层人物,他是不想也不许他们离开,所以宋江是用兄弟义气的道德绑架他们:我等一百八人,上应天星,生死一处。今者天子宽恩降诏,赦罪招安,大小众人,尽皆释其所犯。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莫负天子洪恩。”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上有天命,下有义气,你好意思走?一百单八将就是留下来,各人的想法也不一样。
在《水浒传》中,宋江有一句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有些读者会奇怪,宋江如果想博青史留名当忠臣, 为什么要上梁山当草寇呢?这里面大有奥妙。
就拿武松来说吧,大闹飞云浦,血溅都监府,欠下了十几条人命,是不赦的弥天大罪。武松也自知罪行得不到宽宥。曾称自己罪孽太大,即便是朝廷大赦天下,恐怕都得不到宽恕。除了落草为寇,天底下已无容身之地
而且做了强盗,便有机会得到朝廷招安,这是北宋晚期的一种普遍现象。饥民流民在走投无路之时,便作乱,聚集乱民扰乱朝野,祸及百姓。所以,这个时期“盗贼蜂拥”。这样的乱民,并没有推翻朝廷取而代之的之意,只是生活所迫,这样的强盗打不完剿不尽,于是朝廷的政策就是招安。
只要招安,以前的事情一笔钩消,武松等人就可以重新做人,不仅可以洗白自己,还能得到朝廷的封赏。宋江等人,原本就是公务员,体制内的人物,所谓的逼上梁山,是说他们无意于与朝廷为难,犯下大罪,没办法只能上山为盗,所以想有招安的机会,重回体制内享受富贵功名,宋江与鲁智深提及招安:
今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这段话明显看得出花和尚与宋江有本质区别,
水浒里面的人,基本可以分四类人。一类是犯了重罪,不落草为寇没有办法。二类是有点小罪,甚至没有罪,对朝廷态度属于中间派。三类原是朝廷里面的人,被奸臣迫害的受不了啦,打仗活捉过来的降将投靠梁山只是暂且存身,还有象卢俊义,扈三娘、朱仝这样原本是良民,被梁山好汉看中,设计只得上梁山的,四类就是看不惯朝廷作风,真的想替天行道的英雄。
这四类人,大部分人并不是看不惯朝廷,自愿造反,而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上山,有了招安机会,能回归主流社会,自然愿意接受,毕竟梁山只是个小地方,不足以与大宋抗衡,长久下去不是办法。
打仗活捉过来的降将,当初就是迫于形势,只能落草为寇,他们是真心接受招安,巴不得回原单位就职,一类象卢俊义被梁山好汉以写反诗设计上山,武松是杀了人,有血案,他们同意招安,是走一步看一步,先把以前的罪行洗清了,跟着官家混,好就好,一好一走了之。鲁智深李逵等人虽不满朝廷,不追求富贵功名,但是激于义气,也与108好汉同生死共进退,接受招安。
至于林冲,他比较特别,他是高俅不共戴天,可是又特别想回体制内,他会比较矛盾,即使反对,他的声音太小,本身性格就不是很强硬的,他应当只能随大流了。
所以梁山好汉没有多少回家的,但对招安各人的想法并不一样,并不是都是真心想归顺朝廷,跟当初落草一样,各有各的难处。受到招安之后,梁山虽然几次征伐都凯旋而归,可是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动辄就是上千人马的阵亡。幸存的英雄好多连赏赐都不要了,说明真是重兄弟情义,招安落得这样结局,心灰了。